[XCAR 实拍 原创]
今年,雪铁龙迎来了品牌诞辰95周年,回顾95年的发展历程,雪铁龙始终在为汽车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从欧洲第一款全钢车到世界第一辆前驱车,从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到液压悬挂系统,从大灯随动转向到STT停车起步系统。我们今天有幸拍到了雪铁龙品牌发布的第一款全钢车,雪铁龙B型车的后期款型B14,它现在就陈列在位于上海南京路的雪铁龙展厅内,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经典。
在1924年10月的汽车展上,安德烈•雪铁龙推出了B系列车型—B10。这是法国第一辆全钢车身的封闭式汽车。B系列车型以由冷压钢质部件焊接而成的车身掀起汽车业的一场技术革命,比以往的木质车身更坚固、更耐磨的全钢车身为乘客和司机提供了更好的保护。而且既不易变形也不可燃。同时,整车质量达到1,080千克的B10最高时速可达到70公里/小时,其性能表现同样不凡。
1925年10月面世的B12系列使雪铁龙的全钢身概念走向成熟。几个月后得到证明,整体式后桥壳和新型后制动鼓抵消了底盘加固和全钢车身带来的重量增加。B12系列进而推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车身种类。雪铁龙让封闭式汽车流行起来。
仅一年之后,B14车型上市并取代了B12。这款车相对于雪铁龙最初的A型车已有了极大的突破:底盘重量减轻;发动机排量达到了1538毫升,操控更加灵活;刹车与变速箱都经过强化,四个车轮上装配了四个制动鼓。另外,B14的车身款型进一步多样化,其全钢身也终于完全成熟。从1926年到1928年10月这三年间,雪铁龙工厂只生产B14,直到C4的问世。
与我们脑海中印象的老爷车一样,B14的有着硕大的中网,两个独立的圆形前大灯位于其两侧,前悬架部分采用了钢板弹簧。并向前凸出,形成类似防撞锥的效果。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B14的侧面依然非常动人,发动机仓占据车身近1/3的长度,垂直的前挡风玻璃给驾驶者提供全面的视野,不过风阻就相对大一些,前轮的位置也比现代汽车要更靠前。
B14衍生出了多种车型,并采用不同的设计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我们这台车配有软顶,可以通过拆卸外侧的支架使其变成一台敞篷车。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车辆的配置还是比较少的,这台B14既没有配备左右外后视镜,也没有车辆尾灯,虽然通过车内后视镜能看到后面的车辆,但只能通过一个小小的停止标示和内置的一个小灯警示后方车辆。
车门内侧采用实木及织布装饰,车窗采用手摇车门把手也只是非常简单的插销结构。内饰也采用了实木材质,方向盘位于左侧,而仪表盘及按键都集中在车辆中部。在没有助力的情况下,越大尺寸的方向盘越容易操作。仪表盘是来自瑞士的钟表名家jaeger积家,对称式的表盘从左到右分别显示了油量,时间,时速,以及电压。
车辆的内饰除了实木,基本就是织布包裹,座椅只有一个简单的靠背,谈不上什么包裹性,支撑性,那个年代的除了赛车也没有民用车配备安全带,后排座椅则更加的直接,好像就是放了一张布沙发在里面。不过在那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豪华配置。
拧开位于发动机舱两侧的旋钮,就可以将引擎盖打开,油箱也被设计在内,B14的排量达到1538ml,最大功率22bhp/2300rpm。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小时。
编辑点评:这台年近百岁的老爷车记录着雪铁龙造车史中一段光辉的岁月,从1926年到1928年10月这三年间,雪铁龙工厂只生产B14车型,一直到C4的问世。创新的全钢车身无疑是法国汽车业一次重要的革命,不仅对车辆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提高了车型的产量,以往的木质车身需要工匠长花较长时间制作,而全钢车身只需要用大型机械重复冲压即可实现流水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