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早在2009年的时候,就有外媒透露宝马要推出前驱车型。这一消息不啻于一颗千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在所有宝马粉丝的心头炸开,甚至有一小撮激进的宝马粉称这种行为是一种对于驾驶乐趣的背叛,当然,我也是这一小撮人当中的一个。
当N54B30和N55B30这两款涡轮增压发动机出现在以高转速自然吸气发动机为看家本领的宝马身上时,就是一个变革的前奏。即便E60 M5的转速表指向8000rpm时能够催发所有人的肾上腺素,可还是没有为自然吸气发动机争取到一个留下的名额。搭载在E9X M3系列上的S65B40成了V8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绝唱,如今所有的M车型都沦陷于了涡轮增压。
变革一直在发生,法律法规的限制、尾气排放的控制、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动力和油耗的要求,这一切都是幕后推手,推动着宝马做出改变。终结自吸转投涡轮是被迫之举,破天荒的推出前驱车型也是被迫之举。
1929年,宝马生产出的第一辆汽车——315就是前置后驱的结构,在此后长达85年的时间里,也只生产后驱和基于后驱的四驱车型。如今,它却破天荒地推出了一款前驱车:2系Active Tourer!而且它还不是宝马推出的单一前驱车型——事实上,宝马自此拥有了一个名为UKL的全新前驱平台。
在设计之初,2系Active Tourer就具有显著的MPV风格
UKL是德语unter klasse的缩写,意思是紧凑级平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宝马要大肆发展旗下的小型车所推出的一个模块化平台,前驱形式能够最大程度缩小驱动系统所占的空间,从而把本就紧缺的空间都留给乘客。除此之外,模块化的UKL平台还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很多种车型,所以前驱形式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下一代的宝马1系轿车和X1都将采用这一个全新的前驱平台,还有传说中的0系车、X2、Z2双座跑车也都可能会使用UKL平台。而且,有了全新平台这样的好事儿,宝马旗下的MINI众多车型自然也要来分一杯羹喽。
在此之前宝马的小型车与其他品牌小型车的厮杀中,后驱形式能让驾驶乐趣充沛到完虐对手的程度。可是,在车内空间的比拼中,那一根贯穿全车的传动轴总是让宝马不战而败。
UKL平台给宝马带来了非常大的转机,2系Active Tourer只是一个前驱先锋官,在它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前驱宝马出现。
即便是前驱有着很多优点,比如:重量轻、所需空间小、结构简单易于维修等等,可作为一个后驱粉还是对前驱有着些许偏见。
以上两辆自行车就是前驱和后驱的最好佐证,在后驱控眼中前驱车就如小孩子的玩具一样,只能当做驾驶的入门工具,要是像深度挖掘驾驶乐趣还得是后驱啊!
不过,宝马还会在3系及以上车型中,继续沿用后驱和xDrive的驱动形式,这一点还算是个好消息。
我作为宝马的铁粉,对于UKL平台推出的意义和深远影响都能理解,可是心里还是过不了那个坎儿。宝马开始重涡轮、轻自吸的时候我就有过这样的感受,自然吸气发动机那种如抚摸丝绸般的顺滑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涡轮开启时的突兀。E9X 那沉重的转向手感也已经被F3X时代的轻盈所取代。
宝马为了迎合市场和消费者,已经改变的太多。UKL平台带来的前驱车型,究竟能够还原几成宝马的驾驶感受?还能不能有那种指哪打哪的精准操控?作为一个后驱控,我对宝马的首款前驱车当然要找找茬了!
我对于前驱车的抵触,就好像饕客对着家常小炒,都很好吃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前驱车一样能开,而且空间还很大,但是那种“推着跑”的感觉变成了“拽着跑”,一切都变了。
为了验证前驱的2系Active Tourer能够还原出几成宝马底盘精髓,我带着一辆218i Active Tourer来到了京郊的山路,准备在山路上将这辆前驱小车推到性能极限。
单车跑山总是有些许孤独,于是乎我就邀约了我的同事“校长”(这位帅哥负责爱卡网上驾校,因此得名)来和我一同感受这款前驱车。
在得知我们要感受的是一辆前驱宝马之后,“校长”从他家的车库里挑选出了一辆和我的218i Active Tourer等级相近、动力水平相当的116i来当做标杆。
“有了对比就能更明显的知道前驱和后驱车的差别了,对吧?”校长嘿嘿笑着说。
我知道,同样是宝马粉的“校长”是想来看我的乐子。想让我欣赏他远去的尾灯,一定是这样。
在我遭受到“校长”的鄙视之后,一旁的218i Active Tourer也同样受到了116i的鄙视。虽然我也不是很看好前者,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至少现在和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是队友。结果怎样不重要,至少不能输在气势上。
218i Active Tourer与116i不仅驱动形式不同,甚至连发动机都有着缩水。直列三缸1.5L涡轮增压发动机,与116i那台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唯一相同的,只有双涡管单涡轮的技术而已。
好在218i Active Tourer虽然气缸数量比116i少一个,但在输出功率上却一点都不含糊。在1250~4300rpm的转速区间内能够保持220Nm的扭矩输出,4400rpm时迸发出100kW(136PS)的最大功率,这两个峰值都与116i一模一样。巧合吗?
218i Active Tourer的排气管与116i一样,都是左侧单出,虽然气势上没有占到优势,可声音还是很好听的。
我还发现了218i Active Tourer的一个小细节——前保险杠两边各有一个小导风口,能够将空气导流到前轮眉带走多余热量,为刹车系统降温。这一点在116i上可没有啊!
我向校长炫耀我的发现,“校长”冷冷的说:“我是后驱。”你们看看,仅仅四个字儿就把我打发了。
追随着“校长”跑山了一段路程,我渐渐的摸到了这辆前驱车那与众不同的性格。218i Active Tourer有着标准前驱车的特性,这点不可否认。由于发动机属于小排量增压的形式,我每次需要提速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好动力输出的迟滞时间。我在弯中就全力踩下油门,然后等到车身真正出弯之后正好赶上扭矩爆发,趁势绝尘而去。
在我开后驱车过弯的时候,只需补一脚油门,然后回方向就能让车尾轻松的滑起来,潇洒的甩过弯道。我起初认定前驱车不用担心甩尾的问题,只需注意推头问题就妥了,而218i Active Tourer立刻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与218i Active Tourer一起跑山的时候,我发现只要不关DSC电子稳定系统,就根本不会出现前驱车应有的推头现象。而且高速入弯时狠打方向,较轻的车尾竟然能够甩起来,218i Active Tourer短轴距的优势尽显无疑!即便是沉重的车头负责驱动全车前进,在转向时依旧没有丝毫逊色,基本做到了宝马后驱车型“指哪打哪”的精准。
活跃的车尾能够紧跟车头的去向,没有其他前驱车的拖拽感,这点让我大感意外。可最意外的人要数“校长”了。他和它的116i就在我旁边,我不超他也不会被他甩掉。
实际上,我除了意外还有更多的惊喜,而“校长”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不解。他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又高又壮的前驱旅行车,怎么就咬住了他后驱车的呢?
保持合适的速度入弯,保持住油门深度然后瞄准出弯路线,218i Active Tourer能够很好的理解我的意图,且尽其可能来完成我的要求。刚入弯时就会出现响胎,我不依不饶的继续蹂躏油门踏板,轮胎在继续尖叫,可车辆却没有任何失控的迹象。
当然,我也可以对他提出更加无理的要求,比如说更高的车速和更险的弯角,不过那就需要更大的缓冲区了。你懂的。
告一段落之后,我对218i Active Tourer的偏见被惊喜冲淡了不少。一台前驱MPV能够达到这样的山路性能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我之前驾驶奔驰B200时没敢这样跑山。
话又说回来,又有多少人会用这样一台前驱MPV去跑山?车里载着家人、后排的儿童座椅上坐着家中的新成员,谁还会去挑战极限呀?我想肯定没有,即便218i Active Tourer完全能够胜任,也不会有人这么做。
当然了,作为宝马的首款前驱车,受到大家的非议在所难免。由于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后驱形式,只好在车内空间和配置上做大量的补偿,否则所有宝马粉会彻底伤心。
好在2系Active Tourer做的还不错,不仅提供了三种动力总成,而且还有6AT和8AT这两款变速器可以选择。除被我蹂躏的218i之外,进入国内的还有搭载2.0L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225i Active Tourer。
2系Active Tourer外观还是尽设计师所能,保留了宝马的设计精髓。虽然车型很特殊,但还是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辆宝马。双肾型进气格栅和天使眼自不必说,L型尾灯也得以保留,前后贯穿的腰线与车门拉手还是那么和谐,霍式转角依旧在冲着我笑。
虽然218i Active Tourer并不是这个系列的顶级车型,但车内的配置却毫不含糊。分体式的中控台终于让宝马的车内出现了新的血液,造型很赞。由于垂直空间的急剧增加,坐姿也被加高了不少,不会出现“坐在地上开”的感受——尽管我十分怀念那种开门就能捻烟头的坐姿。
坐进驾驶舱内,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车内随处可见的储物空间,这与之前宝马车型那少的可怜的杯架和手机槽比起来,可真的太实用了!
2系Active Tourer定位是一辆旅行车,既然是旅行就得饱览风景,所以宝马有史以来最大尺寸的天窗就出现在了。有了这个面积达到0.87平方米的全景天窗,随时欣赏沿途的风景。即便是钢铁侠从上面飞过,咱也能看出他穿的Mark几,妥妥的!
2系Active Tourer车内的大空间是让我迷醉的地方,旅行车不能装东西那还叫旅行车嘛?车内空间在宝马的后驱车型上一直都是个短板,即便加长后的7系也不能解决后座地板上的鼓包问题——那一根贯穿前后的传动轴侵占了不少车内空间,显然,这个问题在前驱的2系Active Tourer身上不会再出现了。
这辆MPV的空间已经让“圣诞老刘”看上了,准备明年辞掉他的驯鹿、抛弃他的雪橇,改用2系Active Tourer来派送圣诞礼物。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中,如此宽裕的车内空间也只有前驱车才能营造。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内部空间的改善大大弥补了取消后驱所带来的损失。毕竟一个实用的MPV要比一个后驱车更加吸引消费者(呃,还有圣诞老人)。
这些科技在1系上并没有出现,3系也没有见到它们的踪影。可是却出现在了2系Active Tourer的身上,这也不难看出宝马在这款前驱车上下了多大的心血。驾驶辅助系统并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技,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驶安全性,经常跑长途的车主肯定会非常喜欢这个功能的。
经过了一天的深入接触,我对2系Ative Tourer的看法有了些改变。当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对这辆前驱宝马有着一丝嫌弃,后驱粉对前驱车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接受。可是,在我见识到它山路上惊艳的表现和实用性之后,我对它的看法大为改观。
现在说我喜欢上它那肯定不现实,但是对于它的好感却越来越多。可能我不会去买这款2系旅行车,但是我一定会推荐朋友拥有它。一辆挂着宝马蓝天白云的标志,运动性能又不差,还有着充裕的空间的MPV,就已经可以让消费者接受了。至于前驱还是后驱的问题,除了我这样的宝马后驱铁粉之外,还有谁在乎呢?
编辑点评:它肯定不是这个级别最“装X”的车,但肯定是最能“装”的车。2系Active Tourer做到了符合它定位的一切要求,从而让前后和后驱的差别显得不再那么重要。注重驾驶乐趣的宝马,日后肯定会在UKL平台上开发出极具驾驶乐趣的车型,甚至是M车型也未尝不可。至于现在,面对这样一辆大空间、高配置的宝马MPV,变得理智的我再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可以拒绝它。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