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汽车技术解读 > 正文
"魂动"的完美诠释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XCAR 评测 原创]

如果从1996年诞生自马自达DW平台的首代Demio算起(在日本以外市场依旧是以“121”的名称在售卖,而我们所熟知的“马自达2”这个名称是从2002年第二代推出后才随之诞生的),马自达2这款明星小车已经历经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集“魂动”设计与“创驰蓝天”技术于一身的全新第四代车型也已经在海外发布。本文就将从设计和技术的角度来解析这款小车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尽管进入2015年后才正式发布官图,但其实第四代马自达2的设计早在2014年3月就已有迹可循,2014年日内瓦车展上,马自达一款名为Hazumi(直译为:“跳”)的概念车正是第四代马自达2的设计原形。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目前手头仅有的官图对比发现,第四代马自达2无论是车身轮廓还是细节设计都非常忠实于这款概念车。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Hazumi这款概念车不仅延续了“魂动”——马自达品牌整体设计理念,同时也带有A0级小车(按照欧洲车型分级为B-segment car)的一些独特设计(并非像某些品牌一样将旗下车型设计得如同套娃般令人感到乏味)。而这些设计并不只是为了让车型外观更加动人悦目,也对这辆小车性能与实用性的提升不无裨益:比如为了降低风阻而线条相对复杂的前翼子板与发动机舱盖筋线。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正如马自达汽车本部首席设计师同时也是第四代马自达2项目主设计师的柳泽亮(ryo yanagisawa)所介绍的那样:自从2011年Shinari概念车(阿特兹原型车)惊艳问世之后,在马自达内部,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紧密无间,很多设计人员的大胆创作尽管从工程学角度很难予以实现,但工程师都会尽最大努力去配合。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有趣的是,在第四代马自达2设计伊始,马自达内部就有声音认为“魂动”设计并不适用于小型车,但柳泽亮和他的15人设计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魂动”精神不仅同样可以被完美的诠释于小型车,甚至比在中大型车上表现得还要充分。

前脸最抢眼的部分莫过于辅以镀铬勾边的盾形中网,这也是马自达“魂动”设计的标志之一;如飞翼般的镀铬饰条向车头两侧扩展直至大灯,整体设计看上去非常流畅且兼具质感;而雾灯区域的神来之笔更是颇具科幻色彩。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在概念车上被命名为“猫眼”的大灯设计(事实上第四代马自达2的前大灯与中网位置都被设计的尽可能低,非常像一只匍匐前进、试图接近猎物的猫科动物的双眼),采用了远近光双LED光源,同时配备远光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位于进气格栅上的摄像头以及光传感器对对向车辆的大灯以及前车尾灯光照强度进行判定,进而自动调节大灯亮度,避免影响其他车辆的视野。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第四代马自达车身尺寸为:长4060mm*宽1695mm*高1500mm,轴距2570mm。相比前代车型,第四代马自达2车身长度提升了140mm,而轴距增加了80mm。另外其前轴相比前代车型前移了80mm,而A柱则向后移动80mm,这样的短前悬设计不仅营造出了更加运动的车身外形,同时也将车身一部分负载转移至后轴,使得车身的前后配重比更佳;另外这种设计尽管可能不会让第四代马自达2的车内纵向空间有明显改善,但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却能够提供更大的溃缩空间。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为了让这款定位年轻人的车型看上去更具活力,第四代马自达2不仅在外部涂装上选择了多款鲜艳亮丽的颜色,同时在车漆中还加入了亚克力材质,使其在灯光下具有珠宝般的色泽。

 

对于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来说,进入这类A0级小车的驾驶舱本身就是一个令人不太舒适愉快的过程,不过第四代马自达2特别针对车门的开口高度和形状进行了优化,保证驾乘人员上下车时能保持更优雅从容的姿态。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通过出色的内饰设计(包括对座椅、仪表盘、中控台的优化设计),第四代马自达2内部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前排乘客的肩部空间相比前代提升了12mm、驾驶席与副驾乘客间距则提升了20mm。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不仅如此,第四代马自达2的驾驶座椅还提供了长达260mm的前后可调节距离,而方向盘的伸缩幅度相比前代也增加了45mm。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这辆车能为不同身材的用户提供舒适的驾驶姿态(马自达官方宣称身高1.5m到1.9m的驾驶者都能找到舒适的驾驶姿势)。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秉承着马自达一贯强调的“Jinba Ittai”(人马一体)驾乘乐趣,工程师们在第四代马自达2的座椅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更高的座椅靠背让乘员与座椅接触面积增大了30%左右;而使用新材料填充物则让座椅滤振性能进一步提升。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第四代马自达2的中控区域被一分为二:驾驶席一侧提供造型炫目且容易勾起驾驶欲望的运动仪表盘和一块抬头显示屏,主旨是为了让驾驶者更专注于道路状况;副驾一侧则可通过一部7英寸液晶显示屏(支持触摸及语音操控)操作马自达最新的MZD人机交互系统。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第四代马自达2提供三款动力选择,面向欧洲市场(日本本土也提供该款动力)的是一台具备创驰蓝天技术的1.5L柴油发动机——SKYACTIV-D 1.5,其最大功率77kW(105Ps)/4000rpm,峰值扭矩250Nm/1500-2500rpm(自动挡车型数据,手挡车型为220Nm/1400-3200rpm);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这款柴油发动机(内部型号SH-DPTR)与马自达旗下另一款具备创驰蓝天技术的2.2L柴油发动机(SH-VPTR)同样具备低压缩比、静音等优势。其14.8:1的压缩比虽然比后者要略高(14:1),但在柴油发动机中仍然是屈指可数的。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第四代马自达2还提供1.3L和1.5L两款具备创驰蓝天技术的汽油发动机,其中1.3L的SKYACTIV-G 1.3发动机最大功率68kW(92Ps)/6000rpm,峰值扭矩121Nm/4000rpm;而1.5L的SKYACTIV-G 1.5发动机则提供三种调校版本,全部满足最新的欧VI排放标准。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第四代马自达2汽油发动机
排量 最大功率 峰值扭矩 压缩比
1.3L 68kW(92Ps)/6000rpm 121Nm/4000rpm 12.0:1
1.5L 85kW(115Ps)/6000rpm 148Nm/4000rpm 14.0:1
66kW(90Ps)/6000rpm 148Nm/4000rpm 14.0:1
55kW(75Ps)/6000rpm 135Nm/3800rpm 12.0:1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85kW和66kW两个版本车型排气歧管采用低扭更佳的4-2-1的结构,而55kW版本车型则是更轻更紧凑的4-1结构。

传动系统方面,第四代马自达2匹配5速/6速SKYACTIV-MT手动变速箱和6速SKYACTIV-Drive自动变速箱。两款手动变速箱相比前代的5速手动变速箱拥有更轻的质量(降低5-7%),同时对变速箱油的需求量也减少了45%;6速SKYACTIV-Drive自动变速箱拥有出色的平顺性以及媲美手挡车型的换挡速度和油耗表现,相比马自达3昂克赛拉和马自达6阿特兹的自动变速箱,这款变速箱移除了单向离合器,更换了更小的行星齿轮、变矩器和阀体,因此其重量也减轻了17kg,同时还具有更宽泛的锁止范围(达到了93%,昂克赛拉和阿特兹为89%)。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减轻重量的并不仅是变速箱,就连搭载在第四代马自达2上的i-ELOOP制动回收系统也比马自达其他车型上的同类配置要轻了5kg,这主要是源于第四代马自达2上的i-ELOOP制动回收系统并没有使用传统的电池作为能量回收的介质,而是选择了充电时间更短、使用寿命更长的双电层电容作为储能装置。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第四代马自达2车身刚性也有显著提升,屈服强度440MPa及以上的高强度钢占车身比重的65%,这一数据相比前代提升了53%;而屈服强度780Mpa及以上的超高强度钢相比前代比重提升了10%—30%;另外在A柱、座舱两侧以及底盘等车身笼体的重要部位,第四代马自达2更是使用了屈服强度高达1180Mpa的钢材。不过尽管使用了更高强度的钢材,但由于创驰蓝天技术(包括车身底盘等部位的轻量化设计)的应用,第四代马自达2整备质量相比前代还要减轻了7%左右。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除了车身刚性大幅提升,我们在第四代马自达2身上还能看到诸多主动安全配置,比如BSM盲点监测系统,该系统在车速30km/h及以上即可启动,对车身侧后方远及45米以内的车辆都会做出包括警示灯和蜂鸣音的警告。

智能制动辅助系统(SCBS)则会对车辆前方6米以内、车速保持在4-30km/h范围内的前车进行监测,一旦系统判定认为有事故风险则会准备紧急制动。

全新马自达2技术解析

第四代马自达2还会提供车道偏离警示系统,这项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非常罕见,该系统会在车速高于等于65km/h启动,通过仪表盘上的警示灯以及蜂鸣音对驾驶者提供警示;当然,如果驾驶员是主动并线(打转向灯或者加速),该系统并不会进行预警。

编辑点评: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但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全部都是针对海外版车型的,第四代马自达2国产的消息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虽然上一代车型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并不如在海外那般耀眼,但凭借“魂动”设计与“创驰蓝天”技术——这两样马自达今日最大的法宝加持,我们仍旧有理由对这甫一上市即将“2014-2015日本年度车”奖项揽入手中的第四代车型保有足够的信心。

2129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