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说起长安的MPV车型,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诸如:长安之星、欧尚、欧诺等偏商用的MPV车型。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市场上对于高品质的家用MPV车型需求迫切,这也催生出了咱们今天的主角——凌轩。
作为长安乘用车的首款MPV车型,凌轩的意义可谓非凡。它不但宣告了长安汽车从商用MPV向乘用MPV的转型,也预示着国内MPV市场的转型。
有着多年MPV制造经验的长安汽车对于凌轩的外观设计自然驾轻就熟,简洁大气的造型和恰到好处的线条勾勒,一台足够漂亮又不显高调的MPV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凌轩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漂亮,相比以往的国产MPV车型更加协调,线条的使用恰到好处,局部细节也经过了仔细打磨,看起来足够精致。
新车的前脸透出了一丝的狠劲,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太过凶悍,总之你看到后绝不会将它和“面包车”联系到一起。细长的前大灯与回字形雾灯的搭配并没有一丝突兀,反而显得更加耐看。
1.5T车型专属的点阵式进气格栅在1.5T手动挡车型发布时便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整车精致度的提升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都是它的功劳。
前大灯的造型细长优雅,白色灯眉的造型非常吸人眼球。灯源方面,远近光均采用的是卤素灯源,其中近光灯带有透镜,外侧的LED日行灯兼具示宽灯功能。
转向灯与雾灯集成到了一起,外围的造型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元素——祥云。这种融合中国元素的设计近年来已经不算稀奇,不过在凌轩上看到还是让人惊喜。
凌轩的侧面造型修长,双腰线的设计更是让其透露出了一分优雅。它的长宽高分别是4730/1795/1730mm,轴距为2760mm,属同级中的主流水平。
外后视镜造型圆润饱满,并集成了LED转向灯。我所试驾的车型还带有并线辅助功能,非常实用。
右侧外后视镜下方还配备了一个摄像头,可在驾驶时通过中控屏查看右侧盲区的视屏影像。
两侧外后视镜靠近A柱的位置可以看到有凸起的扰流设计,这一设计最常见于丰田的车型上,可在行驶时起到扰流的效果,降低油耗。
相比时尚的前脸设计,车尾的设计明显要保守得多。大量平直线条的运用营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粗壮的镀铬饰条连接着两侧尾灯。凸起的尾翼集成了高位刹车灯,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尾灯的设计也非常简洁,但全卤素灯源以及上白下红的灯罩设计注定使其不会有太高的辨识度。
倒车影像和三探头式倒车雷达保证了大家停车时的便利性,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并非是全系标配。
我所试驾的这台1.5T自动挡车型配备了全景天窗,对于喜爱这项配置的朋友来说,这样大尺寸的全景天窗实在是很难抗拒。
1.5T自动挡车型的轮圈与手动挡车型一致,均采用了双五辐合金轮圈,轮胎方面则采用的是佳通轮胎,规格为205/55 R16。
外观小结:凌轩1.5T自动挡车型的外观与手动挡车型基本保持了一致,单从外观而言,它在同级车型中绝对是拔尖的。虽说是作为家用MPV,但它的外观却足以匹配不少商务MPV车型,细节上的雕琢也尽显精致之美。
打开车门,我很难相信这是一台售价不到10万的MPV车型。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颜色搭配,凌轩的内饰都给我一种精致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单单只是视觉效果,手掌摸上去后的感觉也告诉我:我的眼睛所看到的并非只是表象。
经典的T字型对称设计配上大面积的皮质包裹,所营造出的那种质感或许用不上豪华来形容,但也远远不止一个“还可以”。
考虑到售价,中控台顶部采用硬质塑料材质也是意料当中的,材质表面进行了纹路处理,无论是视觉还是触感都不会觉得廉价。
副驾驶正面中控台部分则采用了大面积的皮质进行包裹,并采用了双缝线进行装饰。皮质内部的填充物不算厚实,但考虑到售价,依旧能够让人欣然接受。
1.5T自动挡车型配备了手动挡车型没能配备的真皮方向盘,配合上出色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握感更进一步。两侧的多功能按键可控制多媒体系统、语音助手以及行车电脑显示屏。
方向盘偏下方两侧则是1.5T自动挡车型新增的定速巡航功能的控制按键,按键位置设置得非常合理,手握方向盘时无论是往前按还是往后拨都非常方便。
经典的双圆式仪表盘采用黑白配色,数字较大,读取轻松。中间镶着一块单色液晶屏,能够显示较为丰富的车辆信息。
1.5T自动挡车型的中控屏相比手动挡车型也更大,并且按键也采用了触控设计,取消了手动挡车型上的物理按键和旋钮设计。并且中控系统的UI也重新进行了设计,整体看起来更上档次。
中控系统的GPS导航模块采用的是高德地图的车机版,并可连接无线网络进行更新,让这一配置不再成为摆设。
方向盘左侧按键则集成了后视镜电动调节、ESP关闭、发动机启停以及大灯高度调节。值得一提是右前盲区监测功能,其画面效果(下图)以及传输速度都非常出色。
倒车影像也带有随动转向的辅助线,个人觉得这项功能能够很大程度增加这一配置的实用性。
1.5T车型依旧采用的是旋钮+按键操控的手动空调,不过新增了车内空气净化功能,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它能隔绝车外的雾霾和尾气。
中央扶手箱后方设计有后排出风口,但无法进行调节,这点让人感到遗憾。
第三排的空调出风口位于头部两侧的厢壁上,可通过顶部的面板控制开关和风量大小。
车窗控制按键仅支持驾驶位车窗的一键下沉,日常使用稍有不便,让人觉得遗憾。
内饰小结:其实在凌轩1.6L车型上市时,大伙对于它的内饰已经是赞不绝口,这里就不多赘言了。1.5T自动挡车型在保持了这些优势下,配置方面进一步提升,更大尺寸的中控屏、盲区监测视频影像、定速巡航、空气净化系统等等配置,不仅增加了科技感,更是提升了实用性和舒适性。
作为一台家用MPV,如果仅仅只是空间够用是远远不够的,毕竟“面包车”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表现。但如果它还有着出色的舒适性以及设计合理、使用顺手的储物空间呢?我想这应该就是消费者梦寐以求的车型了吧。
凌轩的前排座椅造型宽大平坦,填充物厚实柔软,包裹性较弱,长时间乘坐也不易疲劳。座椅采用皮质包裹,手感出色。并配备了电动调节功能,不过仅限于主驾驶位座椅。
体验者身高173cm,在将座椅调至最低,并且调整好靠背角度后,头部有一拳三指的剩余空间,表现不错。
第二排座椅造型与前排基本一致,但调节方式变成了手动,可前后调节但无法调节高低。靠近过道一侧还配备了可收放的中央扶手,能够进一步增加舒适性。
前排座椅保持不动,同一体验者移至第二排,头部有一拳的剩余空间。当座椅调至最靠后位置时,腿部有超过三拳的剩余空间,表现出色。
而即使将座椅调至最靠前位置时,腿部也依旧有两拳的剩余空间,虽说算不上宽裕,但也不会太过憋屈。
第三排座椅也并非只具有象征意义,靠背角度以及坐垫长度均与一般五座车型第二排无异,并且还配备了三个独立可调节上下的头枕。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排座椅的坐垫填充物几乎和前两排座椅一样厚实,这和我印象中的“小马扎”实在是大相径庭。
同一体验者移至第三排,头部有三指的剩余空间。腿部则受第二排座椅影响,在四指和超过两拳之间变化。可以说,在保持较为宽裕的乘坐空间下,第二、三排均能够坐下正常体型的成年人。
中控台下方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储物格,储物能力不错,底部还带有防滑垫。上方则提供了两个12V电源接口以及一个USB接口,实用性出色。
挡把后方提供了一对杯托,底部也提供了防滑垫,并带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这项配置其实是很多车型都省掉了,但凌轩并没有忽视。
扶手箱的开口较大,内部深度也较为出色,容积表现不错。底部还提供了一张绒布垫片,可以减少放置其中的物品在行驶途中产生的噪音。
手套箱的开口位置较为靠下,但并不会挤占副驾驶位的腿部空间。打开时的阻尼感让人欣喜,内部的容积也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
方向盘左侧控制区下方还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储物格,虽说没有盖板,但由于角度较大,所以放置在里面的物品也不担心会掉出来,非常适合方式行驶证一类物品。
前后排车门板均涉及有丰富的储物格,无论是车门扶手还是扶手下方的储物格都有着不错的实用性。对于缺少储物格的后排来说,这些储物格都非常实用。
前后排车门板上的储物槽不管是开口大小还是长度以及深度都让人感到满意,并且均设计有独立的杯托。
第二排出风口下方还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储物格和一个USB接口,在这个高度依赖手机的时代,长途行驶时如果手机没电确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
第三排两侧的厢壁上也设计有储物格,虽说容积都不算出色,但毕竟聊胜于无嘛。
在满载状态下,凌轩的行李厢依旧有着不错的储物能力,252L的容积放下两三个标准登机箱自然是不在话下。行李厢左侧还提供了一个12V电源接口。
将第三排座椅轻松翻折后可极大程度得提升行李厢容积,在不拆卸第三排座椅的情况下容积为920L。而第二排座椅也支持拆卸,在拆除后两排座椅后,行李厢容积可扩充至惊人的3882L。
空间小结:凌轩的整体空间表现可说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在我印象中以为这般尺寸的MPV第三排基本只能坐得下未成年的小朋友,有的更是只能作为“装饰”。而凌轩的第三排不但有着出色的空间,还有着非常不错的舒适性。
试驾车型依旧搭载的是那台1.5T发动机,与之前上市的CS75、CS55一致,匹配的自动挡变速箱则是爱信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但从账面数据来看,这台1.5T发动机比起大众的EA211高功率版发动机更为出色,但具体和变速箱的匹配得如何,咱们接着往下看。
这台代号BlueCore的1.5L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15kW(156Ps)/5500rpm,最大扭矩为225Nm/2000-4000。
而这台来自爱信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大伙也非常熟悉了,它还带有S挡运动模式。
底盘方面,凌轩采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的组合,同级车型也大多如此。
1.5T发动机上身的凌轩可说有着同级中最强的动力,所以它也不需要将油门的前段设置得非常灵敏。2000rpm之前,它的表现或许还比1.6L车型弱点。
但当转速超过2000rpm,涡轮开始介入后,丰富的动力储备会根据油门的深浅随叫随到,这种老神在在的感觉让人心里更加有底。
而持续加速到120km/h时,我依旧没能感觉到这台发动机动力的衰减。这也意味着,在正常使用中,凌轩1.5T车型的动力应付起来绰绰有余。
长安对于这台6AT的调校可说是越来越有心得了,升挡降挡过程都很干脆利落,之前CS75上低速时的顿挫感也消失殆尽。
变速箱对于发动机转速的控制也非常到位,在中低速状态下,发动机转速始终不会超过2000rpm。而即使是以120km/h巡航时,转速也不超过3000rpm,燃油经济性非常出色。
在山城重庆这样地势复杂的地方,突如而来的坡道确实很考验变速箱的反应。凌轩的变速箱能够在深踩油门时连降两挡,这表现算是非常给力了。
电子助力的方向盘手感在我意料当中,两侧虚位较小、路感较为模糊,低速轻、高速沉的设定也是典型的家用车设定。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则是凌轩的整车隔音降噪水平,在以80km/h巡航时,车内几乎听不到发动机工作的声音,仅有一些胎噪传入车内。
底盘的整体质感则是我认为凌轩相比同级其他车型最有利的一个竞争点,其给人的质感完全超出了我对国产MPV的认知。
这套底盘对于路面缝隙、小石子等细小颠簸的过滤并非完全过滤掉,而是有细微的、不影响舒适性的振动来告诉你路面的情况。而在过弯时,车身的姿态也控制得非常出色,几乎感觉不到侧倾。
试驾小结:不得不说,凌轩的底盘给我的惊喜已经超过了其他部件。虽说它难以给你什么驾驶的激情,但对于喜欢开车的人而言,凌轩绝不是一台开着乏味、跑着犯困的车。而出色的隔音降噪也使得驾乘人员能够得到更好的静音舒适性。就驾乘体验而言,凌轩绝对是同级中最好的车型之一。
总结:作为目前中国品牌中少量的几个年销量突破百万的品牌,长安汽车的实力毋庸置疑。而凌轩无论是在外观造型还是内饰配置上都有着足够的亮点去吸引消费者,并且无论是车内的乘坐空间还是驾驶的舒适性以及静音性方面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如今,凌轩家族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已经完成,除了对于自我的完善,凌轩也宣告着一场争夺家用MPV市场的战役即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