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中国汽车腾飞的一年,也是长安汽车叱诧风云的一年,这一年,长安汽车一跃成为汽车四大集团之一,整车销量也实现了大规模的提升,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企业产品都实现了极大的飞跃。2010年更将成为长安汽车大规模发力的一年,多款新车计划已开始逐步实施。
奔奔MINI
奔奔MINI作为长安汽车2010年全新的A00级战略车型,已经迈开了上市的步伐,预计三月即将上市。“奔奔族”们现在又有了新的选择,作为一款定位入门级的车型来看,奔奔MINI的价格将十分具有诱惑力,将直面杀入低价微车市场。那么面对这一市场主要的几大对手,奔奔MINI的产品竞争力会是如何,我们还是提前通过试驾来感受一下。
试车地点:珠海,试车时间:2010年1月19日
天气情况:多云,路面工况:城市道路/高速
试驾车型:奔奔MINI,市场报价:未上市
我们喜欢:外观时尚,内饰做工较细致,动力性能说的过去
我们不喜欢:悬挂有些偏软, 座椅的包裹性略显不足
外形设计十分讨巧 时尚感中突出炫新特色
奔奔MINI是长安为其未来跨越式发展全新设计的一款小车,早前广州车展时,奔奔MINI就已经展出亮相,相信许多人对其外形都已不再陌生,奔奔MINI前脸设计简单灵动,卡通感十足,显然更能吸引少男少女与时尚人群的目光,运动酷感也更加突出。
2010款奔奔MINI
在设计风格上奔奔MINI博采众家之长,有效借鉴了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精彩元素,但整车设计依旧保持了长安轿车传统风格,进气格栅大大突出品牌LOGO, “雄鹰”式的前脸设计。同时发动机盖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棱线的设计夸张而大胆,做工上十分用心,与前脸的整体视觉达到融合,突出奔奔MINI的卡通效果,给人十分亲切的感觉。细致的进气格栅与椭圆形设计的前大灯配合到位。
长安奔奔MINI
车身侧面上扬的腰线极具动感,上部与之相呼应的车窗,彰显运动风格。同时前后三角车窗和侧门玻璃一气呵成,保持高透光性能的同时,也让视野更加开阔。不过过粗的A柱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会遮挡部分视线。
奔奔MINI的尾部
奔奔MINI的尾部采用黑色的时尚设计,看起来时尚又炫酷,并且车窗设计人性灵动,车窗可以打开掀起,这个特征显然已成为目前小车大多喜爱的设计趋势。尾灯部分采用了分体式设计,上面部分是刹车,而下面部分则设计为倒车、转向等,分体的设计使得尾部元素更加繁多,灯光的效果具备了更强的视觉冲击,”潮”味十足,一看尾灯就知道这车是个”时尚范儿”。
奔奔MINI后部构造
虽然是定位是款入门级的低价小车,但长安显然没有因此而”吝啬”, 后雨刷、高位刹车灯这些实用配置都有装配,外后视镜还带有转向灯功能。这可是省去了后期很多改装加装的费用,对于一般驾驶员来说,这些人性配置已经基本足够了。
奔奔MINI尺寸
奔奔MINI新车尺寸数据为3520x1570x1490mm,相比奔奔i更加小巧。同时,奔奔MINI的轴距达到2345mm,一般身材四人乘坐应该不会太有局促感。不过,两三个人乘坐起来将会更舒适。头部空间上,前排表现还算不错,后排的空间略显局促,并无太大余量,不过,这个空间还算是比较够用的。毕竟对于一款A00级小车还说,“满载”不是它的强项。
奔奔MINI轮胎
并且奔奔MINI使用175宽胎,较同级别车型使用的165或155轮胎相比,此款轮胎与路面接触面积增大,抓地性能会增强,安全性也会更高。
奔奔MINI最别具匠心的是,从车身颜色的名字,就能看出谁将成为奔奔MINI的主要目标人群。长安汽车将奔奔MINI每款车型配色与经典游戏颜色对应,创造出奇迹黄、卡丁金黄(跑跑卡丁车)、雷霆灰(雷霆战队)、精灵紫(魔兽争霸-暗夜精灵)、仙剑蓝(仙剑奇侠传)、旋风橙(快打旋风)等十余个汽车颜色新名词,不得不说真的是紧追潮流。
通过一条奥迪E5 Sportback空气动力学性能优化视频的发布,奥迪向中国消费者诠释了何谓Z世代豪华品牌电动化新标准。
那咱们今儿就主要说说内饰。有一些小细节:可以看到流媒体后视镜的摄像头,没有腿托,安全带不在座椅上,肯定没零重力,更严格来说是不支持在行驶途中开启零重力。二三排纯平地板,A柱多了个摄像头,估计是人脸识别,自动调整座位之类的,第一次出现纯浅色方向盘另外网上还有这么一种声音,说i8可能取消副驾双联屏,就用“单主屏+AR-HUD”极简设计。说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超4000元,语音控制和AR-HUD足够了。
咱们的谍照摄影师那可是多次出手,之前就多次捕捉到它的身影,而最近这款车的原型车更是厉害,直接脱去伪装,还用上了大量量产部件,让咱们有史以来最清晰地看到了它的真容。我跟你们说啊,它可绝不是简单的加大版Q7,那是有着自己独特魅力和亮点的。
今天早上,何小鹏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的内心始终有一个让人激动的名字,小鹏P7,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次迎来大改款,我们只是把它从未来带到现在。
听日本的同行儿聊,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猜,比亚迪的这个K-CAR价格上,可能跟他们本土的那些比较热门的K-CAR子,差不多,可能还要更便宜一些。在日本这个十分讲究性价比的市场来说,已经足够能影响到消费者的决策了。更不要说比亚迪在电动车电池、续航和成本控制上的技术,那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