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爱卡旅行社 原创]
说起澳大利亚,人们不由会想起袋鼠、考拉、羊毛、悉尼歌剧院、澳网、大堡礁、艾尔斯岩等等……2012年年初,我们因工作需要有幸前往这块土地,这也是爱卡旅行社第一次针对澳洲做报道。这篇文章一方面是对我们旅途的一个简单记录,同时把我们看到的和了解到的呈献给各位读者,希望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上篇游记中我们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以及驾驶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谈谈澳大利亚的汽车文化。
在澳大利亚这种私家车普及率高的国家,没有汽车就相当于没有腿脚,想去哪儿都非常不便。结果幸运的是,刚来到澳洲我们便找到一辆国内还没有上市的最新MINI COUPE抢先体验了一把,令我和我的同事们激动不已。新车独特的造型和令人惊喜的操控令我们对他有点爱不释手,近期我们将在爱卡汽车网上刊登专门的试驾文章,敬请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们留意。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就驾驶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风景名胜以及澳大利亚的各个角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先来晒晒陪我们度过这段时光的好伙伴。
为了能够更好地感受澳大利亚的本土汽车文化,我们还特意找来一辆最具澳洲特色的车型之一:霍顿(Holden)Commodore作为另外的工作车。我们同样被他的强劲动力、超大空间和耐用可靠的特质所震撼,下页中我们会做更详细的介绍,先上几张图让各位瞧瞧。
澳大利亚的主流品牌
在澳大利亚,最具本土特色和代表性的莫过于当地所谓的民族品牌——霍顿(Holden)汽车。事实上,霍顿属于美国通用汽车在澳大利亚的旗下品牌,总部位于墨尔本。1908年开始生产汽车,并于1931年被通用收购。霍顿主要在澳洲本土销售,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追捧,是澳洲出现率最高的品牌之一。此次旅行中我们在当地对霍顿简单拍照时,就有老外边竖起大拇指边对我们说:“Yeah!Holden is the best!”可见当地人对霍顿品牌的热衷。
由于霍顿属于通用旗下品牌,因此霍顿的车型基本也都来自通用,例如我国市场中的雪佛兰爱唯欧、乐驰、科鲁兹,别克的林荫大道等在澳大利亚都贴着霍顿的标志。另外,霍顿还与欧洲的vauxhall、欧宝等品牌共享部分车型,同样也都以霍顿标志出现在当地市场中。因此严格来讲,澳洲并没有完全自主的汽车工业。
我们此次找到的霍顿Commodore是霍顿品牌中一款最受欢迎的B级家用、运动轿车,连续多年获得澳大利亚销售榜首的荣誉。由于Commodore的本土特质加上强劲的动力、实惠的价格以及不错的可靠性,成为众多家庭、商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首选车型。澳大利亚众多的出租车、警车等都选用Commodore系列轿车。另外,Commodore还拥有叫做“HSV”(Holden Special Vehicle)的高性能改装版本,深受当地一些喜欢肌肉车的年轻人的青睐。
与霍顿相对应的则是福特,这两家汽车厂商在澳大利亚的竞争非常激烈,可谓是一直以来的“死对头”。除了与国际市场同步生产的车型以外,福特还专门为澳大利亚市场推出了一款四门家用轿车——福特Falcon(虽然以前在美国和阿根廷也曾生产过但均在多年前停产),而在澳洲市场中却还依然生产至今并拥有相当不错的口碑。同样,澳洲的众多出租车、警车等也都广泛采购福特Falcon。另外为了应对霍顿,福特也一直不断推出Falcon的“FPV”(Ford Performance Vehicle)高性能版本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您可以感觉到“死对头”这个词的用意了吧?
除了霍顿和福特以外,广大日系车型在澳洲也占据主流地位。主要以丰田、本田、斯巴鲁、三菱、马自达为首的日本厂商均享有非常可观的市场份额,另外铃木、雷克萨斯等品牌等出现率也相当高。由于当地销售的日本车相对来讲价格便宜,性能可靠,使用费用低,易于维修,因此被许多家庭用户所接受。此外,当地经常还能够看到令人眼前发亮的各种日系改装车,深受众多亚洲男性用户的喜爱。
比起国内令人眼晕的大众、奔驰、宝马、奥迪,欧洲车在澳大利亚并不吃香,甚至有些惨淡。这些品牌的出现率明显要比霍顿、福特以及众多日系品牌低很多,尤其是欧系的豪华车型更是难得一见。我们在当地的一周时间内各看到一辆奔驰S和一辆宝马7系轿车,而且还都是2、3年前的老款。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古董级欧洲车出现频率反而比新款出现频率还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价格上的优势,韩国车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令越来越多澳洲消费者所接受。虽然与日系产品的市场份额还有一段距离,但澳洲街头也经常能够看到如现代、起亚等韩国品牌的出现。除此之外,我们此次的旅行中还欣喜地看到某中国自主品牌的车型出现在运输卡车上,不过想要赢得当地人的认可并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体来说,澳大利亚的汽车品牌分布相对比较均匀,种类比较繁多,并没有重复地频繁看到某一品牌或某一款车型不断出现,由此反映了一个比较平衡、健康的市场状况。除了家用车以外,澳大利亚人对本土肌肉车(福特、霍顿)、皮卡(当地称为Ute)、日系改装车、以及SUV都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我们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
除了主要针对澳大利亚市场销售的霍顿和部分福特车型以外,澳洲市场中能见的大部分产品在国内均有销售,只是某些在国内并不流行的个别车型(如旅行车或皮卡等)在国内无法看到。还有一些早期上市的90年代日本经典运动车型如RX7、MR2、WRX STi、Skyline、180SX、Silvia等在澳大利亚也十分常见,却与中国市场无缘。
部分车型即使进入了中国市场,造型上也有细微的不同。例如澳版的本田思域三厢造型与中国版本各不相同,澳版沿用了日版的造型设计,配置上也与国内配置有所不同。
另外还有一些刚刚上市不就的新车型可能与国内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例如09年就已经在澳大利亚上市的新马自达3以及已经在澳洲上市一段时间的新一代福克斯等。
老爷车+稀有车型
除了平时常见的民用车以外,还会经常在澳大利亚见到一些国内几乎从来看不到的罕见车型,而很多这些老爷车都保养得非常好,外表崭新程度不比当年差多少。对于喜欢古典车的朋友是个不错的经历,只要善于留意就能在身边发现许多这样的案例。
就在旅程的途中,无意间在一个偏僻的停车场发现一辆1968款MINI Cooper S,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年代久远,但车况却好得惊人,漆面光泽如新,顿时间令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当我们拍的津津有味的时候,这辆车的车主从远处走了过来,在询问我们是否可以继续拍摄时,车主痛快地答应了。更令人欣喜的是,车主还主动打开车门和发动机舱让我们随意拍摄。经介绍,这辆车是他几年前在市场中淘来的二手车,几年前的价格约1万澳元(1澳元约折合6.8元人民币),经过重新地翻新改造,车辆才得以重获当年的风采。而现在这辆小车的身价则远远超过1万澳元。
遗憾的是由于车主时间有限,我们只获得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拍摄。当车主伴随着迷人的声浪渐渐远去时,我们所有人都露出了欣赏和羡慕的目光。顺便说一句,澳大利亚的二手市场资源非常丰富,只要花些心思就能淘到非常经典的各类车型,而且价格也很容易被人接受。像老款保时捷911、日本90年代经典跑车甚至头文字d中长得一模一样的AE86都能够被淘到。
澳大利亚的特殊车辆
澳大利亚的出租车与国内的出租车大有不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当地的出租车空间大、动力十足,大多由福特Falcon或Commodore的三厢版或旅行版组成,排量一般在4.0L左右而且均配备自动变速箱(国内出租车司机要是这么玩非得吐血不可吧)。其他车型还包括丰田普瑞维亚、奔驰Vito面包车,我们这次还看到一辆丰田普锐斯混动出租车。此外,部分出租车为了方便运送残疾人和机场需要托运大件行李的乘客,还对车身进行了特殊加长加高改装,有的还在后门安装了机械液压平台举撑残疾人的轮椅等,虽然改装完的样子很奇怪不过却非常实用。
之前文中提到过,澳大利亚的警车大多采用霍顿Commodore和福特Falcon两种车型并进行轻微改装,部分高速公路巡警还配备了高性能版本以追逐开快车的不法分子。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以凯美瑞、大众multivan、三菱翼神等原型的警用车辆出现。不少朋友反映说澳大利亚的出租车的车顶灯造型与警车车灯十分相像,有时候很容易将二者混淆。
在澳大利亚的高速公路或州级公路上经常会看到提醒巨大的拉货卡车,虽然外表上没有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那么拉风,不过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卡车司机驾驶习惯非常好,在市区严格按照限速和相关规定驾驶,在高速时自觉靠左侧行驶并避让需要超车的小车,为周围的司机提供不少安全感。
结语:虽然澳大利亚的汽车文化并没有美国、日本和欧洲那样浓厚,而且当地也并没有100%属于自己的自主汽车工业,不过澳洲对汽车的了解和热情还是非常浓厚的。澳大利亚人对车辆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配置并不在乎太多,当地有不少车辆都没有配备倒车雷达、电动天窗等国内日益标配的配置,而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车辆的性能、实用性和经济性,而不是表面上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另外,虽然受美国品牌影响很大,但澳大利亚汽车市场的品牌分布比较均匀,并不会一股脑地看到同一辆或同一品牌的车型,这也许正是一个健康、成熟市场所带来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