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新能源 原创]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五年前,京城绿牌无人问津,指标配额经常比申请人数还多。经过几年的磨砺,电动汽车终于脱掉了“盲盒消费”的帽子,逐渐被更多消费者接纳。有人说,智能电动车缺乏灵魂,很难勾起硬核车迷的兴致。我自以为血液中涌动着汽油,却不能认同这种观点。于我而言,用油还是用电还不是最重要的,开着顺心才是本真。当智能遇上电动,便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凡夫俗子如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那份温柔陷阱,快乐似神仙呐。
今年5月,爱卡汽车对威马W6进行了抢先试驾。在短暂体验中,SOA自定义场景编程和AVP无人自主泊车令人眼前一亮,科技值走在了新势力前列。只可惜,当时的试驾路线相对单调,无法深入评判机械素质。随着试驾车来到编辑部,我们终于可以对威马W6进行全面测试。在真实用车场景中,威马W6有着怎样的表现?在这篇文章中,各位读者将找到答案。
接触一款车,初次见面的感觉很重要。有些车只需开上半分钟,就能够让人心潮澎湃,另一些则恰恰相反,擅长用轻松惬意打动用户。不用猜,威马W6属于后者。作为一款中型SUV,它最注重的是家用属性——舒适、安全地把车主和家人从A点移动到B点。
威马汽车 威马W6(询价模块,请勿手动编辑,如需删除,请在图片上右键删除询价)
踩住刹车,切入D挡,轻点油门,威马W6缓缓驶出车位。随着轮胎开始滚动,车子在路面上“划”了起来,那份轻柔质感就像是小船轻轻推开水面。要知道,公司门前停车场有些年久失修,地面柏油颗粒很大,并伴随有不少裂缝。幸好,米其林浩悦4轮胎质地柔软,配合座椅的第二层过滤,传递到身体上的高频振动所剩无几。平心而论,威马W6给人的第一印象挺不错。
不同地区的道路各具特点,江浙沪有着数不清的起伏路,北京城则聚集着五花八门的井盖。千万别小看这些“铁饼”,井盖高度、边缘形状、上凸/下凹都是学问。遇到那种很浅的井盖,威马W6靠轮胎就能轻松化解,温润质感一如既往。倘若振动幅值较大,前悬挂便会展现出硬朗本色,一拉一伸不够从容。后桥冲击感不强,但振动能量衰减似乎不够快,存在轻微的连续余振。
面对减速带,这副底盘也有着相似的表现。假如车速很慢(<10km/h),随着前轮滚上减速带,车头会出现明显的顶升,随后是一次急促的下拉;后悬挂动作倒是十分轻柔,弱阻尼换来了不错的舒适性。尝试提高车速,用20km/h左右的速度碾过减速带,前轴动作反而老道了许多,冲击不再显得生硬。事实上,许多配备螺旋弹簧+普通液压减振器的车型具有相似特性,读者朋友们不妨用自己的车试试,或许能找到一个“甜点”速度。
威马W6采用C-EPS转向机,电动助力器集成在转向管柱上。转向系统提供舒适、标准和运动三种模式,大致可以理解为偏轻、适中和偏沉。舒适模式阻尼增益虽然比较平坦,但顺滑程度没有问题,轻轻松松的感觉挺适合城市行走。标准模式和运动模式下,转向阻尼爬升明显了许多,但比例感不算线性,手力与转角关联性不强。无论选用哪种模式,方向盘的回正意愿都很强,市区掉头轻松,充分照顾到日常便利性。
动力系统令人欣喜,整体风格类似于燃油车。加速踏板采用风琴式设计,踏板长度充足,几乎能够支撑整个脚面。与此同时,加速踏板重量偏轻,前半段比较积极,右脚轻轻搭上就能获得轻快的加速感。威马W6提供三种驾驶模式,分别为ECO(经济)、COMFORT(舒适)和SPORT(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驾驶模式主要影响加速踏板特性,但不会改变转向力度和ESP策略,更准确的叫法是“驱动模式”。
COMFORT模式下,动力响应不徐不疾,起步瞬间扭矩释放轻柔,加速度来得四平八稳。继续深踩,动力的爬升也跟得上预期,后段没有明显乏力感。ECO模式基本不会限制峰值输出,全“油门”动力表现与另两种模式相似,只是踏板前三分之二的行程略显木讷。SPORT模式发力更早,轻踩加速踏板就能够调取充足的功率,运动氛围确实有了,但给人感觉有些蹿。同时,这股猛劲儿来得略显迟疑,想要把车开平顺,还真得有点脚下功夫才行。
刹车踏板特性有两种模式可选,分别为舒适和运动。每次启动后,车辆默认选用舒适模式,此时踏板前半段偏轻,后半段阻尼爬升略显陡峭,比例感不够理想。倘若切换到运动模式,踏板初段阻尼便会提高不少,虽然整体偏沉,但不存在某个点阻尼突然跃升的情况。顺便一提,自动驻车(AUTOHOLD)解除过程自然,没有积蓄力量再突然崩开的感觉,看来细节标定花了功夫。
最近几年,驾驶模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提升了用户的自主权,却也增加了学习成本。以威马W6为例,方向盘、两个踏板和能量回收均支持个性化设置,共计有54种组合。在我看来,动力舒适+刹车运动+回收弱+转向舒适是日常用起来最自然、最顺心的组合。模式如此丰富,难道每次都要分别设置?大可不必。使用SOA自定义场景编程,将各项设置打包组合起来,下次使用时便可一键调取。科技为场景服务,威马在这方面想得很明白。
与威马之前的产品一样,威马W6采用前置前驱布局,这是同级别的常见方案。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功率为160kW(218马力),峰值扭矩为225Nm,达到了同级主流水平。测试车型(520km ACE极智版)的整备质量约为1.8吨,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为7.9秒。
威马W6不支持弹射起步,若同时踩下加速和刹车踏板,则会触发刹车优先功能。全油门起步,前轮完全没有出现打滑,但起步瞬间动力受到了一定限制。加速曲线非常平滑,最终测得0-100km/h加速时间为7.89秒。在连续10组测试中,加速成绩始终介于7.9-8.1秒区间,表现非常稳定。
测试车的整备质量超过1.8吨,这对225mm舒适型轮胎是个不小的考验。尽管如此,威马W6还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100km/h-0刹车距离为38.38米。全力踩下刹车踏板,iBooster能够迅速施加助力,制动力的建立较快,峰值加速度达到了-1.141g。需要注意的是,制动过程中车身会出现轻微的左右摆动,车尾稳定性存在提升空间。
从日常驾驶感受不难看出,威马W6整车定位非常生活化,性格中几乎没有运动成分。然而操控稳定性事关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坦白地讲,起初我对这款车的车尾稳定性有些顾虑,因为根据经验,扭力梁悬挂不太适合高体重车型。实际体验下来,威马W6虽然谈不上敏捷,但稳定性优于预期。
前文曾经提到,我喜欢将转向模式设定为舒适,这不仅适用于日常驾驶,在绕桩部分也能够成立。柔软的胎壁利于舒适性,却也制约了转向响应速度。舒适模式下,转向力度偏轻,阻尼增益不够饱满,但手力输入与横摆响应的匹配反而不错——转向轻+响应慢。假如选择标准或运动模式,方向盘会沉得有些刻意,给人感觉手上很使劲儿也掰不动车头。很多情况下,转向重不一定等于动感,这适用于大部分“买菜车”。
对于纯电动车来说,续航里程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日常用车体验。假如家中和单位都没有充电桩,工作日充电就成为了一种奢望,需要另找时间到公共场所充电。因此,在现实使用场景下,续航能否覆盖每周行驶里程是一项关键指标。威马W6实际表现如何?就让续航测试来说话。
威马W6提供两种续航版本,NEDC续航里程分别为520km和620km。测试车辆为2021款520km ACE极智版,搭载66.2kWh三元锂电池包。前文曾提到,威马W6拥有经济、舒适、运动三种驾驶模式,以及强、弱、关闭三级能量回收。测试期间,我们选择经济模式+强回收,也就是最省电的一种组合。
电机的效率特性与内燃机不同,再加上单级减速器因素,通常低速能耗偏低,高速能耗偏高。本次测试中,约三分之二的路段为畅通环路,车速长时间处于60-100km/h范围。其余测试路段为拥堵环路或畅通联络线,全程平均车速约为40.3km/h,对于电动车稍显苛刻。在上述工况下,威马W6的续航里程为432km(能耗法)和438km(比例法)。对于城市通勤而言,每天行驶60km几乎是极限,430km左右的实际续航里程完全能够覆盖整个星期的用车需求。
看完动态和续航表现,再让我们回顾一下威马W6的其他亮点。今年早些时候,爱卡汽车对SOA自定义场景编程和AVP无人自主泊车进行了详细体验(传送门),相关细节此处不再赘述。相比之下,老车主的观点或许更有参考价值,也更能说明新车的进步。测试期间,笔者采访了编辑部同事、威马EX5车主张老师,就让我们看看他对威马W6的评价。
编辑点评: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电动车,一种是特斯拉,另一种是其他。面对特斯拉这位EV先行者,人们总是有着数不清的崇拜与迷恋,但冷静下来以后,才发现自己想要的是平实、舒适和贴心。威马W6虽然没有狂暴的动力、锐利的转向,但智能配置颇具亮点,舒适性也有一定提升。倘若你厌倦了浮华,一心只愿返璞归真,不妨将威马W6加入备选清单,没准会找到惊喜。
精彩内容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