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V6是奥迪SQ5的原生技能,那么底盘素养便是后天努力。SQ5采用前五连杆式独立悬挂、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挂,这是MLB evo平台的标准操作。试驾车选装配置几乎拉满,自适应空气悬挂、动态转向系统和运动型差速器齐备。以硬件论英雄或许有失妥当,但必须承认,当百年大厂倾情“堆料”,结果通常不会令人失望。
高品质底盘总是散发着无穷魅力。随着轮胎滚动起来,空气弹簧开始了魔术表演。别误会,我说的不是俗套的“悬浮”,而是有活力的品质感。悬挂处理振动的方式非常老道,在极力柔化垂向冲击的同时,保留了鲜活的路面接触感。你知道自己压过了什么,却绝不会感到突兀或粗鲁。当然,原厂专属定制版(AO)米其林LATITUDE Sport 3轮胎也贡献了一份力量,细碎振动难以察觉,大坑面前韧性充足,静谧性也能令人满意。
底盘调校并非绝对舒适的类型。与海外版Q5相比,SQ5的悬挂高度降低了30mm,外观姿态有了些旅行范。以SUV标准来看,悬挂行程相对较短。遇到大坑大坎,冲击不算特别柔和,但滤振质感圆润,垂向加速度被均匀分摊给整个悬挂运动过程。
底盘动作轻柔,但奥迪SQ5没有因此放弃高速稳定性。面对高速起伏路,空气悬挂和电控减振器能够迅速衰减冲击能量,车身(簧载)晃动幅度克制,车轮(簧下)弹跳干净利索。通常而言,上述两种特性难以完美兼顾,但SQ5做到了。舒适性维度,这套空气悬挂值得实名点赞。无懈可击了吗?只差一点点。驶过井盖边缘或大断差接缝,悬挂保留了一丝倔强,就像表皮烤糊的牛排,背后原因大概率是衬套设定。
打开驾驶模式个性化菜单,可以看到悬挂的三种模式:舒适、平衡和运动。舒适模式下,车身与路面之间就像隔着层气垫,很少有细碎颠簸打扰到乘客们的美梦。运动模式下,减振器阻尼明显收紧,路面轻微起伏经过处理,等比例地传递到车内。平衡模式正如其名,方方面面都打点得恰到好处,没有不自然的运动倾向,舒适性也达到了相当高度。假如犯了选择困难症,用平衡模式就好。
假如底盘评价到此为止,那么我们说的大概是“Q5 3.0T”。对于奥迪SQ5,人们有理由期待更多。SQ5基础车型的转向比为15.9:1,方向盘回转总圈数约为2.75圈。试驾车选装了动态转向系统,转向管柱上配有行星齿轮机构,可根据车速和驾驶模式调整转向比。不妨想象下,有只看不见的手帮助你增加或减少转向角度,从而改变方向盘输入与车轮转角的比例关系。
随着车速的变化,转向比自动完成调整,低速行驶趋于灵活,高速行驶强调稳健,调校风格讨巧。驾驶模式主要影响转向比随速变化的曲线特性,舒适模式和自动模式差异相对有限,运动模式则有着更紧凑的速比。尝试以10km/h、20km/h和30km/h车速掉头,方向盘回转圈数(角度)并不相同。测试期间,单侧打满角度至少出现过360+30、360+10和360三种情景。
长期以来,奥迪车型强调的是渐进响应,而不是刻意营造很“贼”的感觉,SQ5也不例外。中低速下,小角度推动方向盘,中心区响应轻盈明快,车头动态灵活而不失风度。继续增加转向角度,底盘响应积极,有种车比人更愿意入弯的感觉。用到底盘七八成功力时,操控质感显得尤为灵动,我愿称之为“奇妙能力”。
小转向比并非所有人的最爱,但不得不承认,它成功营造出直接、活泼的操控感受。换作MLB evo普通转向机,则完全是另一种体验。相信我,只需驾驶SQ5几分钟,你便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美好。Vorsprung durch Technik!
转向手感还是老样子,顺滑又细腻,高级感油然而生。即便是S车型,SQ5也不会刻意加重转向,轻盈质感一如既往。在奥迪看来,转向系统应当具备三种特质:轻松(effortless)、精准(precise)和易控(controlled)。因戈尔施塔特工程师希望转向手感尽可能稳定,因而屏蔽掉了大部分路面反馈。即便仔细体会,双手也很难感知前轮状态。你可以说这是欠缺路感的表现,但至少抗路面干扰达到了极佳水平。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有质感的驾驶体验。
舒适模式下,转向阻尼十分轻盈,充分照顾到低速挪车便利性。自动模式稍稍加沉,但依然是典型的“买菜”手感。运动模式更像是留给老司机们的礼物,基础阻尼没有明显加沉,不过阻尼随角度增益陡峭了不少,更容易通过手力(而不是角度)来判断转向输入量。
转向力感与转向响应搭配恰当,显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从舒适模式到自动模式,再到动态模式,底盘依次变得更加硬朗,转向手感也逐渐收紧。整体来看,手部力量与横摆响应有着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任何人都能做到轻松上手。当转向手感做到如此精密的地步,谁还在乎路面细节?
在极限边缘疯狂试探?我劝你冷静。诚然,奥迪SQ5悬挂支撑充分,转向响应够快,但它终究是一台接近2吨(整备质量:1995kg)的SUV。绕桩测试中,侧倾恢复不够迅速,车身动态只能算跟手,但还达不到爽快的地步。面对载荷连续转移,需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等待外侧车轮获得足够的抓地力。好消息是,车尾丝毫不显得笨重,能够及时跟上车头节奏。
奥迪SQ5的前后轴载荷比约为54:46,车头稍沉一些,有利也有弊。中低速下,转向响应敏捷,车头动作干脆,灵活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极限边缘,前轮首先发出抗议,底盘调校偏转向不足。稍稍收油,将载荷移向前轴,车尾出现了轻微滑动。车尾滑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自稳定特性一般,与转向输入的关联不够明确。首次在桩间lift-off的时候,车尾突如其来的滑动让我有些惊慌失措。好在quattro系统足够强大,稍向油门施加压力,四条轮胎便迅速回归正常轨道。
奥迪SQ5配备了高性能制动系统,前轮采用六活塞卡钳+350mm通风盘,后轮采用单活塞卡钳+330mm通风盘。刹车测试中,五连杆前桥抗点头能力突出,车头下沉轻微,车身俯仰克制。刹车响应迅速,脚感稳健有力,为驾驶者提供了充足的信心。SQ5的最短100-0km/h刹车距离为36.29m,成绩符合预期。连续10组测试中,车辆没有出现明显热衰减,这在30℃气温下实属难能可贵。
测试SQ5之前,原以为它会像普通奥迪那样循规蹈矩,甚至有些刻板。没成想,SQ5人格如此分裂,至于展现出哪一面,则全凭主人调遣。在空气悬挂的加持下,舒适性上升到相当高度,甚至有了些越级的味道。转向手感轻盈顺滑,配合小比例转向机,日常走街非常灵活。想要全力以赴的时候,车尾又能通过一丝滑动来增加情调,让人直呼过瘾。顺便一提,米其林LS3轮胎很好地兼顾了舒适性和操控性,放在SQ5身上是个妥当的选择。
银河M9这价格卡在主流群体的预算价位,要知道别的带电的大6座SUV都得30往上了。产品力不管是空间、舒适、动力、操控,都没问题,我现在说它锁定“爆款”了吧,确实为时尚早,证据不足。
奥迪E5 Sportback正式上市,全系推出先锋型、先锋plus型、先锋quattro型和旗舰quattro型共4款配置车型,臻享价23.59万起,并享万元保险现金权益,意味着E5 Sportback正式进入22万级区间,上市即开启交付。
奥迪的全新品牌AUDI首款车E5 Sportback明天正式上市。因为其旅行车的设计,不少人说它是纯电RS6。也有人说E5 Sportback是和上汽联合开发,用的东西和智己L6一样。咱去问问销售,到底是不是这回事?
马自达EZ-60将在9月26日上市,车已经到店了。据说很显贵,走咱瞅瞅去,到底是怎么显贵?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穿搭要显贵,基础款就不要再搭基础款。咱看这EZ-60啊,外观基础,机盖通风口、下包围、D柱风道这些细节是不是不基础?这些还不只是为了显贵啊,9风道设计,风阻小了、风噪低了、续航也更长了。
7月底的时候,iCAR搞了一个闭门品鉴会,品鉴的是什么车?V27!作为国内最早一波能看到V27实车的媒体,属实荣幸。但由于是闭门,那次动静并不大,悄默声的,自然也就不能拍照、录视频。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等待,V27终于能大大方方的和大家伙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