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市场,奥迪Q4 e-tron提供三种动力规格,分别为35 e-tron(单电机低功+8模组电池包)、40 e-tron(单电机高功+12模组电池包)和50 e-tron quattro(双电机+12模组电池包)。国产后,Q4 e-tron取消了入门动力,仅保留40 e-tron和50 e-tron quattro。试驾车型为50 e-tron quattro创享版,动力规格和底盘配置均达到了顶格状态。
国产Q4 e-tron搭载84.8kWh动力电池,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双电机车型的CLTC续航里程为543km,官方标称值相对保守。单电机车型能耗更低,CLTC续航里程达到了605km。稍显遗憾的是,R744热泵为全系选装,对北方用户不够友好。9000元的价格外加漫长的等车周期,这桩买卖着实需要认真考虑。
与其他MEB车型一样,奥迪Q4 e-tron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挂结构,前后轴均配备了铝制车轮架。这辆顶配试驾车带有自适应底盘控制,也就是CDC自适应减振器。减振器阻尼有舒适/平衡/运动三种模式,还可根据路面激励动态调节。整体来看,驾乘感受偏运动,操控属性大于舒适属性。
还记得第一次驾驶大众ID.4 CROZZ时,沉重的低速转向力让我暗自抱怨。在挪车或掉头场景下,ID.4和ID.6(不分南北)的转向手感都不够友好。Q4 e-tron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而是继承了奥迪DNA。转向手感顺滑而不失阻尼感,第一印象不错。转向力度适中,随速增益逻辑恰当,低速下不再沉甸甸的。车速提起来以后,中心区手力紧绷,双手与车轮有着不错的连接感。转向响应也算得上直接,在车流中“钻缝”能找到乐子。
有趣的是,中低配车型的驾驶感受大有不同。除50 e-tron quattro创享版外,其余三款车型均采用被动式减振器,阻尼特性无法电控调节。高速冲过桥面时,减振器有些欠阻尼,车身控制不够稳健。当然,中低配车型对小输入的过滤更彻底,座椅上没有了密密麻麻的振动。如果说顶配像高尔夫GTI,那么中低配就像是途观L。
编辑点评:
毫无疑问,奥迪Q4 e-tron是更加精致、更有品位的MEB。从外观到内饰,Q4 e-tron深谙“海派”内涵,处处散发着奥迪应有的味道。可以说,在肉眼看得到的地方,Q4 e-tron与ID.4有着足够的区分度。更难得的是,双电机顶配车型让人嘴角上扬,驾驶乐趣易于触摸。只可惜,无论哪个版本,舒适性都有着不小的提升空间——顶配偏紧,其他版本又松过了头。
果真是豪华版ID.4?此言合乎逻辑,却不妨碍Q4 e-tron继承奥迪DNA。对于大部分用户,Q4 e-tron的优点容易感知,缺点则可以理解调校风格带来的取舍。而对于挑剔的人们,它足够有个性,却少了些底蕴。要知道,八成功力和九成功力的差别,决定了一款车能否成为经典。负责任地说,在所有MEB车型中,ID.3依然是驾乘性能的巅峰之作。想要夺走王位?或许,纯电A3会有所作为。
精彩内容回顾:
岚图汽车宣布:全新梦想家×华为乾崑智驾智能家族全员登场,开启MPV高阶智驾新时代。新车将支持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泊车代驾VPD和全向防碰撞系统。现款梦想家低/中配版采用自研鲲鹏智驾,只有顶配(EV/PHEV)车型才搭载激光雷达+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而此次岚图新梦想家让高阶智驾更人人可及,不排除其全系搭载乾崑智驾的可能。销售透露,岚图全新梦想家低配这次要上新款了。新车会在智能化和舒适型配置有所升级,预计售价比卓越鲲鹏版(指导价32.99万元)更便宜。
传祺E8 PRO+ 2月14日上市!现在E8 PHEV系列有MAX、MAX+和龙腾版本,现在又出了一个PRO版。很好理解,看名字也能懂了,PRO+应该就是MAX+的低配或者说减配版,配置少一点,价格低一点,销售说可能就买21万左右。
长安UNI-Z新能源上新了!UNI-Z新能源战舰版官方售价12.49万元,和老款超越型一样。即日起至2月28日购车可享限时现金优惠1.5万,惠后价格10.99万;叠加置换补贴(国补+长安补贴)最低只要8.49万。新车外观、内饰没变化,搭载长安新蓝鲸混动系统+“金钟罩”电池,拥有插混和增程2种动力模式,CLTC工况纯电续航125km。
捷途新山海L9真的要上市了!从谍照看,其配备了零重力座椅(带10点按摩)、270°女王副驾、电子怀挡,并支持2.2kW车内放电和6.6kW外放电功能。
日前海外媒体再次曝光了梅赛德斯-AMG全新CLE 63车型最新消息,新车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前首发亮相,并计划将于2026年上市开售。同时新车也有望在2026年,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并将成为品牌旗下“最廉价”的V8系列车型;参考AMG CLE 53车型售价,63系列车型起售价或将保持在100万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