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兼顾舒适与运动 公路表现突出
据负责发动机优化的工程师讲,为了适应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油品质量,两款发动机都进行了本土化调校,这也导致40TFSI的最大输出功率比进口车型低了8kW(约10马力),扭矩调低了20牛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低功率版35TFSI车型所使用的发动机强度与高功率版并无区别,只是为了适应油品和产品划分需要进行的调整。
国产奥迪Q3将全部搭载代号为DQ500的S-tronic 7速双离合变速箱,与进口车型没有区别。为了增加驾驶乐趣,选项模式里还提供了“舒适”、“自动”、“运动”和“高效”四种模式可以选择,电脑会根据不同模式选择对挡位、转向、油门作出调整,以适合当前的驾驶需求。
被暴雪袭击后的长春,路面还未全干,这也给了Quattro四驱系统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行驶在湿滑的山间公路,四条专为冬季准备的雪地轮胎牢牢的锁住地面,四驱系统则时刻机警的进行着前后轮动力上的分配,以保持车辆可以平稳的全速前进,这种惬意感是驾驶两驱车所无法得到的,此刻很欣慰。
负责底盘优化的工程师针对国产Q3进行了优化改进,实际上就是对四根避震器阻尼进行了优化,设定好的数值偏软于进口Q3。好处是在通过细碎路面时可以减轻车内震动,缺点是对侧向支撑有一定影响,理论上路感还会有所下降。更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铝制后摆臂的出现。
凭借四驱系统的帮助,Q3在场地测试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基于ESP延伸功能的XDS电子差速锁可以帮助车轮获得更大的动力传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推头情况的产生,使得Q3可以保持高速稳定的姿态通过弯道,公路表现十分突出。
Q3的油门保持了大多数涡轮车反应偏慢的特性,2000转以下不温不火的爆发力有些跟不上节奏,而随着涡轮的启动,油门得到了很好的支持,此时的Q3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素质。S-tronic 7速双离合变速箱在日常行驶中换挡积极,就像被强行灌输了节能模式一样,转速始终保持在2000转以下徘徊,此时换挡冲击轻微,舒适性一流。
重新调校过的底盘有可能会丢失一定路感,从而使得驾驶乐趣下降,不过这样的担心显然有些多余,虽然在进口Q3的基础上调软了避震器,但凭借底盘优势,奥迪Q3依旧保持着同级领先的公路驾驶乐趣。如果说避震器的变化在理论上会降低操控性的话,那么我可以说,这种细微的变化在日常使用中几乎察觉不到。
总结:
抛开世俗的眼光,奥迪Q3的确让我们眼前一辆,原来SUV也可以精致、小巧、甚至有些阿Q精神,而在Q3的世界里,四驱性能和内部空间已经变得不是唯一,它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将一辆去掉“一汽奥迪”LOGO的Q3与一辆进口Q3放在一起,相信就连奥迪自己的工程师都很难区分两者的关系。一汽奥迪对于国产Q3的重视程度毫不逊于任何一款主力车型,所以我们并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纠结国产还是进口的问题,通过简短的接触,我并没有发现国产Q3身上有任何“变质”迹象,反之却增加了很多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改进,接下来所期待的也就只有它的价格了。
低情商说法:奔驰卖的是车标;高情商:奔驰卖的是自己的标准。就拿快要上市的纯电CLA长轴版来说,这车很多的安全设计纯纯多余!
咱们先来看看最核心的亮点!空间!。三排六座布局搭配第二排独立船长椅,比七座车更注重乘坐舒适。车身加长 186 毫米至 4976 毫米,高度增加 44 毫米,更关键的是轴距拉长 150 毫米至 3040 毫米,且全部用于座舱空间 —— 这种将加长尺寸实实在在转化为乘坐空间的设计,比单纯拉长车尾更显诚意,第三排不再是 “应急专属”。
今儿这台四驱版,零百实测应该是7秒多,但单电机后驱就得11秒多了,好像连1.8L的雷凌都跑不过,这车看着小,但它真不小,轴距2米7,四个轱辘长在了四个角上,可爱吗?今儿这台四驱版,零百实测应该是7秒多,但单电机后驱就得11秒多了,好像连1.8L的雷凌都跑不过,可爱吗?
说到越野,就免不了要谈一下大梁。深蓝G318和哈弗猛龙Hi4都是承载式车身,都不带大梁,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驾乘的舒适性。BUT,没有大梁就不能越野吗?NO,没有大梁我们就要看另外一个参数,扭转刚度。
乐道L90开启预售了,BASS方案19.39万,整车27.99万,说是预售,但最终的售价应该大差不差,就是这价儿了。车长5145mm,900V高压平台,永磁+异步电机,电驱做小空间打大。说到大,L90最值得说的就是这个前备厢,24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