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和汽车,是美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记录着美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次我们驾驶着最纯正的美式豪华汽车——林肯大陆,沿着美国历史上第一条横贯东西海岸的公路,去感受这个令人向往的国度的魅力。
都知道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在美国没有车简直寸步难行。那么这个称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不像其它发达国家那样以铁路为首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呢?首先,我要纠正一个误区,美国的铁路业非常发达,总长度接近223,000km,远超排名世界第二,铁路总长度为121,000km的中国,而且早在19世纪后期,美国的铁路便已极富规模。那么有着这么好的铁路基础,为什么美国的公路发展要远比铁路迅速呢?这要分三个方面来讲。
1.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越稀疏的地区,有旅行需求的人的总量越少,铁路客运的发展便会受到限制,美国直到20世纪后期人员密度才开始剧增,在此之前其公路建设已经十分完善,人们也都习惯了驾车出行带来的便利。
2.家庭人口众多:大部分美国家庭都有2个以上的孩子,这使得在选择旅行方式时,大家都更倾向于自驾出行,不仅十分便捷,而且均摊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出行成本更低。
3.车价便宜,用车成本低: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能买的起车,而且由于人口密度低,许多小城市(甚至大城市的很多街区)停车都是免费的,再加上低廉的油价,让私家车出行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更加受欢迎。
在20世纪之前,美国的铁路发展十分迅猛,但是进入20世纪后,在福特T型车量产后,汽车在美国的普及速度飞速提升,但是相应的道路却没有得到同样速度的提升。当时,大部分道路都是由某一座城市通往临近的几个小镇,很多较大的城市之间都没有通路,这也使汽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面对这种情况,一位叫做卡尔·费舍尔(Carl Fisher)的汽车商人提出了一项构想,建造一条东起纽约,西至旧金山,横贯美国东西海岸的公路,这条公路不仅能够带动路途中无数城镇的发展,还能让西部的淘金者将矿产迅速输出到更发达的东海岸。
提起横贯美国的公路,几乎所有人(包括许多美国人)都会想到1号公路,而实际上,第一条横贯美国东西海岸的公路是由卡尔·费舍尔(Carl Fisher)提议,由私人出资(大多是汽车厂商),始建于1913年,历时近数年修建完成,横跨13个州的林肯高速(linclon highway)。
在那个时代,林肯高速只能算是意义上的“公路”,许多路段只是进行过路面平整的土路,但是整条“公路”依然对整个美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现如今,随着美国道路的大规模发展,林肯高速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修缮、升级甚至是改道,并且在1926年全美公路数字化命名法的影响下全部改名,现在我们只能寻着曾经的线路,结合现在的公路路线去寻找这条传奇公路的风采。
此次我们只走过了整个林肯高速的一小部分,从盐湖城出发,途径西温多弗、伊利、奥斯丁、里诺萨卡拉门托,最终来到林肯高速西海岸的终点——位于旧金山的林肯公园(真的是个公园,不是那个著名的乐队,也不是北京亦庄的住宅区)。
说完路线,我再介绍一下参与此行的人员,首先是作者本人,爱卡编辑一枚。(尽管照片中的我极力掩饰,依然遮挡不住我快胖炸了的事实。)
再来是我的领导甄强老师(以下简称强哥),汽车媒体圈老炮儿,自驾达人,且极擅于长途驾驶,包揽了此次行程中80%的驾驶工作,而且还有闲暇一边开车,一边指挥我:“诶,拍那儿拍那儿,赶紧的!”
最后是刘征老师,我们都叫他老刘,爱卡汽车视觉频道主编,一位拿着相机的“手艺人”,跟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秉承“人狠话不多”的原则,一路默默的坐(shui)在后排。
既然我们要行驶超过1300km,那么首先要挑选一台驾驶、乘坐皆十分舒适的车型,而且它的气质要契合这条记录了美国发展与传承的公路,在脑中的“车型库”里一筛选,似乎符合这两条的只有堪称美式汽车文化传承与发展缩影的美式豪华车——林肯大陆。
林肯大陆是林肯开启品牌复兴计划以来,推出的旗舰车系,也是林肯从1939年推出该车型以来,便一直热销的车系。这次,它将和我们一同完成这次1300余公里的行程,在给我们带来美式豪华车特有的舒适感受以外,还将带我们一同感受最纯正的美式文化。
经过十几个小时经济舱的折磨,我们来到了位于犹他州的盐湖城,我们此行的伙伴已在机场停车楼中等候多时,虽然此时我们已疲惫不堪,但想起接下来要与它共度1300km的美国之旅,还是倍感兴奋的与它进行初步的熟悉。
第一步当然是将行李装入行李厢,我们三人总共有两个32寸的托运箱,以及两个20寸的登机箱,在出行前我们对这样的行李组合忧心忡忡,老刘甚至已经做好了在后排与行李“同坐”的准备。
不过还好,通过反复的组合尝试,我们不但把四个箱子装入行李厢中,而且还有空间放置我们随身的背包。(在白色箱子后面放置有一大一小两个箱子,并且还有空间可以放入一些杂物。)
在车辆前门处,配备了密码开锁功能,可以通过密码进行车辆解锁,这一功能并不是林肯复兴计划的产物,而是自80年代起就开始在林肯town car身上运用的,象征着高端和豪华。
电动车门把手和车门是一体式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它看起来极为与众不同,而且显得十分前卫,此外电动车门把手在开门时只需轻轻一捏便可,高档感十足。
打开车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林肯宽大的前排座椅,虽然我们租到的只是低配版本的大陆,并没有配备夸张的可30向调节的座椅,但是依然凭借着十分不错的设计带来良好的舒适度。
调整好坐姿,身体自然倒向靠背,会带动靠背自然向后陷去,同时两侧的支撑会向内收缩,舒适而又牢靠的将驾驶员固定在座椅中,不论是长途驾驶,还是激烈驾驶时,都能带来舒适的驾驶感受。
虽然没有配备夸张的30向座椅电动调节,但是基本的6向座椅电动调节配置也有配备,并带有腰部支撑调节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53年,林肯便推出了世界上首款配备4向电动调节的车型。
简单的对此行的伙伴进行了了解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6时,我们决定先驱车赶往酒店,好好缓解一下10多个小时飞机带来的疲惫,为明天行程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
驶出停车场时,我们便意识到信用卡在美国是多么的重要,自动缴费机只支持信用卡自助缴费,而且不支持银联卡,打算来美国自驾的朋友请注意,一定要准备一张高额度的visa或万事达信用卡。
驶上高速公路,林肯大陆展现出不俗的动力输出,这台2.0T的发动机最大功率192kW(261Ps),最大扭矩386Nm,在高速公路上完成加速、超车动作可谓得心应手,让强哥开的很是痛快;同时静谧性也属上乘,时速保持在120km/h以上时,我们在车内的轻声交流依然毫无阻碍。
美国的高速公路并不是很宽,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就只有两车道的高速公路,而且都不是封闭式的高速,让我这个开惯了中国高速公路的人还有些许的不习惯。不过道路左右两边都有紧急停车带,而且车道中间有震动带,防止偏航,道路设计十分安全、人性化。
开上路我们细细一看才发现,这台美规低配的林肯大陆只配有自动驻车,倒车辅助等功能,安全配置与国内的低配林肯大陆相比相去甚远,国内低配版本带主动刹车功能的防碰撞预警系统和倒车影像均未在美规的低配林肯大陆身上出现。
我们定的酒店离机场大约只有半小时左右的距离,是美国的连锁酒店——Best Western,总体来说住宿条件不差,但是价格并不低(也许和暑期旺季有关),每间房每晚大约价格为1200元人民币。
房间的内部绝不算大,但是床足够舒适,而且干净整洁,这对于疲惫万分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在我们把自己放倒在床上之前,我和强哥还是决定用美国的第一餐,先解决肚子的问题,老刘因为在飞机上完全没睡觉,就直接卧倒了。
酒店隔壁便有一间披萨店,披萨的配料完全自选,当时昏昏欲睡的我神志有些混乱,好像当时选择了蘑菇、鸡肉、牛肉、西红柿、菠萝,现在想想这几种东西配在一起似乎怎么也好吃不了。
出锅后,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看着还是挺不错的,至于味道嘛……不提也罢。
自打我刚才点餐的时候,领导就一直似笑非笑的在我边上听着,还是有经验,他点的这个无论是卖相儿还是味道都比我的强了太多,自驾达人就是经验丰富。吃完这顿饭后,我们匆忙约好明天的集合时间后便回到了酒店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早,我便被鼻子里奇怪的感觉惊醒,原来是流鼻血了,这其实是挺正常的事儿,在飞机上呆了那么长时间,有点上火呗。可接下来每天早上例行公事的鼻血才让我明白,原来这叫水土不服。
收拾好东西,还能赶上酒店的早餐,在美国,早餐时间为7:00——10:00,一般情况下都能及时赶上。
我们住的酒店比较一般,早餐的种类也比较少,我围着吧台思索半天,最后选择了牛奶+麦片和面包+火腿的选择,没有多么美味,但是填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
吃完早饭,我们正式出发,但在踏上林肯高速之前,我们决定先在盐湖城里逛一圈。
盐湖城这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走在街道上,整个城市又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街上的人很少,偶尔能看见不急不忙散步的行人(有可能因为是周末)。
年轻人给人的感觉十分自在,随意,在盐湖城著名Vivint智能家居体育馆(NBA犹他爵士队主场)门口,我们看到了许多自由自在玩着滑板的年轻人。
与这种自在、随意相衬的是,车身长度超过5米的林肯大陆,开起来十分的轻盈,在盐湖城这个闲适的城市中行驶,整个驾驶感觉极为惬意轻松。
盐湖城是美国最干净、犯罪率最低的城市,这和它的另一个身份息息相关——全美第四大宗教摩门教(全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总部所在地。受其不吸烟、不喝酒、家庭和睦、诚恳待人的核心教义所影响,教众众多的盐湖城给人以十分亲切和蔼的感觉。
在摩门教总部对面,是摩门教的教堂,适逢礼拜日,许多的家庭都来到此处参加礼拜,或是亲朋好友组织的活动。
比如这些人,就是来参加中间那对夫妇结婚20周年纪念日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气氛轻松和谐。
由于当天摩门教堂内部有婚礼举办,我们没能进入参观,只好略带遗憾的在外面看了一圈便准备离开,正式踏上林肯高速。
由盐湖城向外开的高速公路上,强哥向我们介绍了一条很有特色的车道,它位于道路最里侧,只有购买了速通卡或车内乘员超过两名的汽车,以及摩托车和公交车可以通行,这样的限定使这条车道专为高效交通工具,或付钱的用户使用,大大提高了车辆速度。
不一会我们便拐入了80号公路,这条公路便是在林肯高速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我们将从这里一路驶向西温多弗。
踏上80号公路后,整个景色变得荒芜起来,路两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盐碱地,这预示着身为汽车爱好者决不可错过的圣地——博纳维尔盐滩即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不多会我们便来到了博纳维尔盐滩,这里曾创造过无数次世界最快纪录,而且一年四季免费开放,我们正好开着林肯大陆下场去体验一下,看这台纯正的美国车究竟能压榨出怎样的极限。
这片盐滩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多的纪录,主要是它足够平整,而且盐粒层堆积的很厚,也可以为轮胎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不只是汽车爱好者们喜欢这片盐滩,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一批运动爱好者们的聚会,虽然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他们是玩什么的。
避开人群,我们开始肆意的加速,这台2.0T的发动机最大功率192kW(261Ps),最大扭矩386Nm,加速体验非常好,虽然不能与在这里创造传奇的车型相比,但在日常使用中还是相当出色的。
另外车辆的底盘也做得十分扎实,在盐滩上不断画圆挑战车辆极限性的时候,整个车辆展现出不俗的尾部循迹性,这台轴距接近3m的大家伙在较为极限的驾驶下,也并不显笨重。
结束了对大陆性能的体验,我和强哥下车休息,老刘开始不断的拍摄,一边拍嘴里还念叨着:“这地方真好啊,随便拍拍就能当官图用了。”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开始西沉,我们继续赶路,准备加速前往今天的住宿地伊利(ELY)。今天的所有驾驶工作都被强哥包揽,看这架势是准备一路开到终点。
随着阳光的慢慢减弱,我们纷纷拿下了墨镜,林肯大陆在车顶处配有眼镜盒,对于司机来说,取拿墨镜十分的方便。
路上我们的油灯已经开始闪烁,我们进入了加油站,开始了这次美国之行的第一次加油。
早有传闻,美国的油价便宜,这次亲身验证,果然名不虚传,2.35美金一加仑,按6.67的汇率换算后,约为4.14元/L,与国内的油价相比,确实挺便宜的。
然而这种便宜也是有代价的,这里的加油站完全是自助服务,不过各种设备、工具等一应俱全,比如图中这个用来清理车窗上虫子尸体的刷子就放在加油机旁边,十分实用。
在这个加油站旁,是犹他州难得一见的农场,远处群山叠峦,配上夕阳,景色美极了,而且这并不是什么景点,只是高速公路旁的一个加油站。
说到“美”,就不得不提起林肯大陆的设计,采用了林肯全新家族式设计语言的大陆有着浓重的美国特色,发动机舱盖上高高隆起的线条传承于经典美式轿车标志性的肌肉线条,弧度与造型都相当考究,使整个车头部分看起来更加厚重、饱满。
大尺寸的镀铬进气格栅同样来自于林肯的经典设计元素,如果用心观察,可以发现整个进气格栅都是由一个个林肯logo形状的网格组成,整体视觉效果十分大气。
车身侧面的整条腰线被设计在靠近车肩部的较高位置,前半部分相对平缓,但是到后门拉手处,腰线随外扩的后轮拱做出了一个上扬的变形,使整体在稳重的基础上增添了些许活力,而这样的设计也是传承自历代林肯大陆的精髓设计。
林肯大陆的尾部更加有特点,其贯穿式尾灯是现在市场上独一无二的设计元素,而且其向经典致敬的设计风格,不禁让人想起了美式轿车的鼎盛时期。无论林肯大陆身在何处,这些透着浓郁的美式风情的元素,都能为周遭渲染出一股美式豪华的气息。
在这条荒芜的公路上,除了欣赏林肯大陆以外,我们也并不无聊,可以讨论两旁的广告牌是啥意思,这个在内华达州见到的广告最有特色,他所说的“有些事不能混搭”,暗指要确保清醒的骑摩托车,不能酒后骑车,更不能吸完大麻骑车。如果你有更好的解释,还请在评论中赐教。
此外,林肯大陆配备的CarPlay系统也让我们的自驾体验更加轻松,手机基本上可以放在一边不看,通过中控屏幕便可完成大部分的手机操作。
晚上7点30分,我们终于到达西温多弗,在我们去超市补给时,老刘又一次发现了美国人的幽默,这台警车的牌照架上写着:“made by a drunk driver”。意思大概就是:“用你们这些酒后驾车的家伙所缴纳的罚款制作的,谢谢啊!”
西温多弗地处犹他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原本这里只有属于犹他州境内的温多弗镇,但是随着内华达州的法律开放赌博,在内华达州那一侧赌博业疯狂发展,许多犹他州人都到此消费娱乐,比温多弗繁华得多的西温多弗也就在这疯狂的发展中一天天的建立起来。
除了快餐以外,这里所有的餐厅都在赌场内,我们跟着导航找到一家赌场,停好车准备解决晚饭后继续赶路。在停车场我们注意观察了一下,所有的车都是犹他州车牌,看来都是赶来这里娱乐的。
从这两张图上我们能看到美国人的停车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更喜欢把车头“扎进”车位停车,而不像中国是倒车入位。另外,我们还在“车群”中看到了一辆十分少见的“老家伙”。
在远处我们一眼就瞥见了它造型别致的车尾,这款双门车型是在1984年——1993年期间生产的林肯大陆MARK VII车型,这款车型采用了双门的设计,是80年代最受追捧的车型。
林肯曾经凭借着它和town car在80——90年代获得巨大的成功,能够亲眼见到一辆保持的如此完好的车型,实在是难得。
在车门处我们还见到了林肯标志性的数字密码解锁按键,在那个年代,这可是非常高端的配置。
这就是我们准备吃饭的赌场,里面简直是人满为患,不仅赌桌前坐满了人,连餐厅前面排队等位的都有20多人,保守估计我们需要等位1小时,考虑到现在已经接近晚上8点,而且我们还有将近200km的路要赶,我们决定放弃晚饭,在车上吃点面包、零食充饥。
赌场内本身是禁止拍照的,强哥偷偷拿着手机拍了两张,不是特别清楚,放出来给大家看一下赌场的盛况。
离开西温多弗后,我们驶上了93号公路,双向单车道以及漆黑一片的路况,即使大陆有着明亮度足够高的大灯,但强哥依然需要聚精会神的驾驶,毕竟今天总计超过400km的路都由他完成。
开了近两个小时后,道路两边出现了民居和路灯,这意味着我们总算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现在的伊利只是个小镇,但其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1906年,曾是美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刚接近镇中心,我们就看到了闪烁着的赌场招牌,看来在内华达州,赌场无处不在,后几天我们甚至看到加油站里都放着老虎机。
我们今天住在赌场附属的Motel(jailhouse是牢房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猛一看有点吓人),通常来讲,赌场的住宿收费一般要比普通酒店便宜(越大的城市越明显),这大概是赌场吸引客源的一种手段,今晚我们每间房的收费约为500人民币。
虽然伊利只是一个小镇,但是我们明显是住在镇子的中心,500人民币/间/晚的住宿费真的不贵。
踏进房间的那一刻,我恍惚间有种穿越到《老无所依》、《穷途末路》等美国公路电影的感觉,房间内的布局和陈设与电影中常演的一模一样。
桌上摆着老旧的电话,还有各种各样介绍当地景点、特色的画册,其中介绍景点的一本小画册帮了我们大忙,让我们找到了明天路途中鲜为人知的探秘点。
空调采用的是最老式的,可以通过一个开关进行简单的开启/关闭操作。
游记的上半集到此暂时告一段落,下集我们会有更精彩的内容,在这里先给大家简单剧透下,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提前收藏下篇文章的地址,暂时是空链接,预计在十月份(恩……这个还要看我的状态)就会更新。
>> http://drive.xcar.com.cn/201709/news_1985695_1.html <<<
小结:伊利(ELY)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的小镇,下集中,我们不但将带您认识它,还将走过极富盛名的“全美最孤独公路”,探访那些已存在百年的小镇,去感受它们独有的文化气息,并抵达我们的终点——位于旧金山的林肯公园。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