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速腾的此次升级相当的“低调”,因为你从外观上,很难看出他与1.6、2.0的速腾有什么区别,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迅速从后备厢下沿那条银色装饰条以及TSI标识判断他身份的不同,而对于我来说,只能通过从网上扒到的大量图片,进行各部分的比对,才能得到此结论。也许是厂家意识到了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在此次试驾的所有车的侧面都用巨大的字体标明了他的身份:“TSI+DSG”。
一般按照我的习惯,对于一款全新车型,我总会从外观、内饰、空间、配置、动力等几大方面入手,利用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全面地将“新”字体现出来,但这次我却犯了难,在外观几乎无从下笔的情况下,我只好坐进车内,试图挖掘出那微乎其微的外在差异。
速腾1.4TS I+DSG的内室继承了大众一贯的设计风格,无论在色调搭配、中控台布局以及手感上,都与之前的速腾没有任何差别,挡杆上的DSG标识成为了最大的变化。和速腾冠军版不同,厂家在车内的安排上,并没有做出任何与这款车的运动特性相搭边的改变,是怕与过于强调运动的话,与实际情况不符?还是怕抢了速腾冠军版的风头呢?其实我个人认为,徒有其表的做法在德系车型上很难发现,过于强调外在往往是因为内在的不足,速腾1.4TS I+DSG就是这么一款让你不用太过关注面儿上的车型。从配置上看,速腾1.4TS I+DSG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曾在速腾冠军版上一度回归的多功能方向盘再次被“节省”掉,但像真皮座椅、行车电脑、双区自动空调、ESP等多项实惠配置依旧得以保留。
既然从传统的设计环节上很难找出“ 新” 点来, 那不如聊一聊之前就有但并没有被关注的地方, 在此次试驾速腾1.4TSI+DSG的过程中,一汽-大众的产品专家洪治平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在同级车型中鲜有的设计。首先就是速腾的5个窗户(四门+天窗)均具备了防夹手功能,虽然说这一功能并不少见,但在同级车型中大部分仅仅为驾驶员一侧配备了此功能,而像在天窗上设置此功能的就更少了。其次,速腾的四个车门开启和关闭均为分段式,其原理就是在车门的铰链系统中特意设计了一套简单、可靠的车门阻尼装置和齿形定位装置。前者确保只要轻轻推拉车门,车门就会处于特定的某个开启角度或者完全闭合,后者则将车门定位于不同的开启角度,而且在关闭车门时能形成一种阻力,避免因车门关闭速度过快而发出的门与车体的碰撞噪音,也保护了车门、车体在长久的使用中不易变形,更防止了对乘员的意外碰撞。其实以上介绍的两个设计亮点,在大众旗下的多款车型中均被采用,只不过由于它过于细微,所以很少被人提及,今天在这里老生常谈一下,一方面是为了赞扬一下大众车型细腻的做工,一方面则是为下面要介绍的同样专属于大众的两项先进技术做一下铺垫。
今儿这台四驱版,零百实测应该是7秒多,但单电机后驱就得11秒多了,好像连1.8L的雷凌都跑不过,这车看着小,但它真不小,轴距2米7,四个轱辘长在了四个角上,可爱吗?今儿这台四驱版,零百实测应该是7秒多,但单电机后驱就得11秒多了,好像连1.8L的雷凌都跑不过,可爱吗?
说到越野,就免不了要谈一下大梁。深蓝G318和哈弗猛龙Hi4都是承载式车身,都不带大梁,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驾乘的舒适性。BUT,没有大梁就不能越野吗?NO,没有大梁我们就要看另外一个参数,扭转刚度。
乐道L90开启预售了,BASS方案19.39万,整车27.99万,说是预售,但最终的售价应该大差不差,就是这价儿了。车长5145mm,900V高压平台,永磁+异步电机,电驱做小空间打大。说到大,L90最值得说的就是这个前备厢,240L。
自福特纵横正式引入烈马(Bronco)车系以来,越野圈的老炮和潜在买家似乎找到了久违共鸣:他们有了相同的选择——烈马(Bronco),即便是在中国潜心经营超过15年的Jeep也黯然失色。丰富的原厂车型选择,更专业、更纯粹、更好玩、更强大,烈马(Bronco)在专业越野市场的定位和单车售价都形成了“一种是福特烈马、另一种是其它”的事实。
今天咱唠唠大众关闭南京合资工厂这事儿。这可不是简单的关个厂子,背后藏着诸多细节,咱们接下来就敲重点说说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