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车队中有G37可开,因此对比非常直接。G25的效果令人振奋,在中低速油门半开的情况下,他的加速感受几乎与G37一样,只有到了高转速区域,G37才突显优势。为什么G25的加速如此之猛呢?有一个因素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G25与G37用了一模一样的7挡变速器。去年就是因为这款变速器在初始加速阶段的反应更快,才使得G37击败了大众CC 3.6的强劲挑战,而G25上继续使用这款变速器对性能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福音。另外,这款变速器还有自适应功能,也就是当驾驶者驾驶一段时间后,它能捕捉到驾驶者的驾驶习惯,然后按照驾驶者的习惯安排换挡时机。至于镁合金换挡拨片,那就属于一个纯为驾驶乐趣的配置了。
在发动机、变速器这种容易做手脚的地方都没有做手脚,我们完全有理由不再怀疑G25的性能,而事实上,G25的性能比想象中做的更好。由于底盘和四轮独立悬架调校一模一样,因此属于G37那种大马力后驱车的精确转向和操控乐趣完全得到了继承。这里有一点很值得一提,由于新G系都使用FM前中置布局和短前悬设计,因而G系车达到了47:53的极佳的重量分配,动态属性奇佳。去年对G37和G37 Coupe的操控性测试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感受,不过G25毕竟是G系的入门级车,在G37 Coupe上使用的四轮主动转向并没有装在G25上。
与G25同时发布的还有2010款G系全系列车,与2009款相比,2010款的G系还是有一些外观和配置的区别,比如格栅的把角,雾灯的位置,轮辋的样式以及更宽的轮胎;在尺寸上,2010款G37 S e d an改成了与G37C o u pe一样的长度,因此看上去更运动了一些。在配置上2010款G系也有一些值得说的地方:一、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在实时交通信息公开的城市,G系可以接受FM短波信号,并在GP S上显示交通拥堵路段(现在好像只有北京、上海提供这样的公共信息);二、细微划伤自动修复面漆,这种漆料可以自动修复轻微划痕而无须抛光等人为做工;三、含葡萄多酚的空气清洁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有效减低花粉等细微颗粒的进入,因此新G级应该是哮喘病人的最佳座驾。
其实在G级所有的配置中,我最喜欢他的10喇叭Bose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极酷。这是二十年前英菲尼迪开辟美国市场时便定下的路子:“俺的车并不一定比你好,但俺的喇叭一定比你好。”当英菲尼迪选择前置后驱运动型定位并狂追了宝马十年之后,现在的英菲尼迪已经有底气说:“俺的喇叭还是比你好,俺的车也敢随时跟你飚!”
最后回到G25,英菲尼迪为什么在中国推这样一款“小”排量的车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主要就是应对大排量征收高消费税的问题。由于英菲尼迪旗下的发动机没有靠T字打擦边球的机会,因此就不得不重新开发一款2.5升的发动机。至于英菲尼迪是否曾经想过移植日产的2.5升机呢,这点我们无从考证,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个技术难点,英菲尼迪全部是前置后驱布局,而日产的车是前置前驱,把一款发动机拿过来生放进去其实是很难的,不一定比开发一款新发动机省事。不管是主观能动还是客观被动,毕竟我们见到的G25在性能上丝毫没有折扣,对于消费者,知道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自福特纵横正式引入烈马(Bronco)车系以来,越野圈的老炮和潜在买家似乎找到了久违共鸣:他们有了相同的选择——烈马(Bronco),即便是在中国潜心经营超过15年的Jeep也黯然失色。丰富的原厂车型选择,更专业、更纯粹、更好玩、更强大,烈马(Bronco)在专业越野市场的定位和单车售价都形成了“一种是福特烈马、另一种是其它”的事实。
今天咱唠唠大众关闭南京合资工厂这事儿。这可不是简单的关个厂子,背后藏着诸多细节,咱们接下来就敲重点说说这事。
我真是服了奔驰了!你看看现在国内某些品牌的碰撞测试,除了基础的碰撞,就是卡车碾压啥的,把消费者的用车场景“往*里弄”,而你却弄得这么“低调”。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今时今日,全球主要国家早已开始针对燃油车出台排放法规限制,同时给予新能源车鼓励,来自吉利集团的雷达地平线EM-P正是国内新能源皮卡代表车型之一。传统燃油车对高原生态破坏严重,而雷达地平线EM-P作为科研指定用车承担往返珠峰核心保护区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为了验证雷达地平线EM-P的强悍实力,针对高海拔极端场景进行了续航、馈电油耗以及满载爬坡三大专项测试。
最近梅赛德斯又有新动作了,奔驰全新GLC纯电版车型马上要在慕尼黑车展亮相了!现在预热搞得挺热闹,首席执行官都亲自下场试驾伪装车了,透了不少有意思的信息,那我跟你们好好唠唠重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