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人都一致同意英朗的工艺质量要明显好于其他两台车,比如它的方向盘就明显看起来更高级,而几乎所有按钮触感都非常好,车门面板和门把手的选材也显得更加扎实,虽然不配备后排出风口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我觉得考虑到这款车高达18.73万元的标价,竟然不提供GPS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不过即使如此,时尚感和质量并重的内饰肯定还是会让它获得不少人的青睐。毕竟质量从来都是这类消费者非常看中的东西。
该开着他们出去溜一溜弯了,虽然增加尺寸的做法肯定会影响这几款车的操控灵活性,但他们本来就不是以驾驶乐趣见长的两厢掀背跑车,所以我们想知道的只是哪台车开起来最得心应手,而哪台车又最平稳舒适。
408给人感觉就是它并不擅长跑得很快,虽然在拼命催逼之下,它也能提供不错的过弯速度,但方向盘反应有点迟钝,偏长的轴距也影响了通过急弯时的灵活性,尤其在那些回头弯里,稍一放肆前轮就会发出投诉的叫声,紧接着就是不加掩饰的转向不足。在加速过程中,147马力的2.0升发动机提供了不错的中段扭矩,不过最好还是不要用大起大落的驾驶方式去考验那台不算聪明,响应也有点迟缓的4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尤其是在我们所测试的山路上,为了不让变速器反反复复地做无用功,索性用手动模式将档位固定在3档上倒是一个省力的方式,反正它所能对应的速度已经符合了大部分路面条件所能承受的负荷极限。
轩逸给人的感觉要比408轻快一些,不过这也许和它采用了更窄的轮胎有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它就是一台驾驶平稳,操纵简单,但也谈不上有什么乐趣的日系家庭车。驾驶它的秘诀就是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永远不要去和别人较劲,要不然的话你很快就会陷入慌乱,甚至必须面临那种足以让你手足失措的严重转向不足。不过轩逸的吸震表现的确要比408优秀一点,后者在一些水泥路面上感觉有点僵硬,悬架过滤细碎震动的能力绝对有待加强。
毫无疑问,英朗在动力上肯定占有绝对优势,1.6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扭矩可不是两台2.0的自然吸气机器能够比拟的,所以也只有开着英朗我才能感觉到把车子扔进弯里,然后再把它拽出来的感觉,而在其他两台车上,整个过弯过程几乎都是在等待降档前的默默滑行中度过的。不过英朗倒真不是徒有蛮力,它的底盘的确要比其他两台车有才干,它能更好地抑制转向不足,如果你对线路出现了严重误判,转向不足还是会无情的出现,但至少不会像轩逸那样每每把你惊出一身冷汗。虽然在操控性上高出那么一截,但英朗的吸震表现同样也是最佳的,底盘噪音也控制得比两个对手要强。
说实话,除了后排空间这一个环节以外,英朗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但前提是它的价格也要比两个对手贵上一大截。我们所测试的这款408属于全系列里最顶级的配置,它的标价不过15.59万元,而轩逸的价格大致只比它贵了5千元。相比处于这一价格区间的其他对手,他们的卖点很清晰——齐全的配置,合理的动力以及更大的空间。加大的后排无疑就是他们的杀手锏。相比之下,英朗GT无疑更注重品质以及驾控性能,另外它还拥有包括氙气大灯、主动预警式安全带等一系列高端安全配置,再加上强大的动力机构,这让它可以在更长远的时间里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与服务体验,将是零跑从“技术先锋”迈向“主流品牌”的关键跨越。
比亚迪海狮 07 DM - i 这款备受瞩目的全新中大型 SUV 即将在5月8日正式上市,那就让我们一起提前来了解一下这款车的魅力所在。
之前雷总说过,说YU7应该在今年6、7月上市,离现在最近的大规模车展,应该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了,地点在深圳。要知道,华子和迪子的总部都是在深圳哦,如果真选择在这次的车展亮相,那真是纯纯的贴脸开大了,你们觉得咱们军儿干得出这事吗?不管怎么说吧,雷总、化哥,咱上点心吧,真的是“火”烧眉毛了。说到“火”,那咱今儿就聊聊小米YU7,为什么这么“火”,YU7到底有啥昂,非得等着YU7。
五一大家都放假了,就你长城拉着自己老板做直播啊,还给我们魏总放第三排了,你们是真能“坑”自己老板啊!之前高山预售的时候,穆峰总就说,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这回魏总也表态了:我们长城就没有规划增程这个技术,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魏总固执,要知道一台增程器成本也就几千块钱!
当下,电动汽车那可是占据着媒体头条,仿佛大家都觉得,通往更清洁未来的路就只有全面电动化这一条道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全球最畅销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长期领军的丰田汽车公司,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