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车身重心,对于我们这样的平常人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低车身高度,而对于善于压榨精华的宝马人来说,要做的是对车身高度方向上的重量重新分布。
爱奔放,爱自由,爱独处于山道,也爱咆哮于赛道。我身形比例完美,体魄健硕却轻巧灵动,我乖顺,我也倔强,我头顶碳纤,我是 BMW M3 双门轿跑车碳纤版。
对完美的渴望是每个追求极致的人毕生的诉求,对于宝马的工程师而言,他们有着一个非常强悍的梦想:缩小量产车和赛车之间的距离。事实上他们的梦想也在一个个实现着,在轻量化车身方面,宝马也做着不懈地努力,又一项源自赛道的技术在量产车上得到体现。如今BMW 轻量化设计哲学的最新成就,带有创新的碳纤维车顶的BMW M3双门轿跑车正式引入中国市场,这让M3双门轿跑车成为同级别车型中唯一一款采用碳纤维车顶的车型,充分体现出BMW M对完美境界的不懈追求。
在普通版碳纤维车顶 M3 双门轿跑车引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为庆祝这一产品升级的里程碑,回应中国车迷对 M3的热忱,BMW还将带来111辆更加个性化的 M3碳纤限量版。除了装备碳纤维车顶,还在前保险杠下面的裙边、后扰流板以及内饰等部位使用碳纤维材质,让卓尔不群的M3更加珍贵而富有个性。
碳纤维是一种很轻,但是强度很高的材料。和钢铁相比,相同体积的碳纤维重量通常不到钢铁的四分之一,但是却能提供十倍于钢铁的强度,瘦身但不失强壮。然而,碳纤维车顶只能让M3的总量降低5公斤。可不要小瞧这5公斤的车顶重量。大多数超跑都会推出轻量化版本,去掉空调,电动车窗改成手动,甚至真皮座椅改成布料等等,最后只是为了降低10公斤,用平常的眼光来看,这依然不是一个大数。事实上,任何车辆的轻量化也都是依靠各部件的轻量化集合而成的,并且要知道,越是尖端,提升的空间越有限。此外,碳纤维车顶大幅降低了车辆的重心。要知道,对于高性能车来说,在车顶上的5公斤和在底盘上的5公斤在高速过弯时对车身产生的侧倾力矩完全不在同一量级上,重心降低势必将带来更强的动态稳定性。
碳纤维顶M3降低了车辆重心,减少了能耗并进一步提升本以达到极致的驾驶体验。
我很有幸参加了这次体验,上午9时许,太阳开始灼烤着大地,呈半弧形排开的碳纤顶M3轰鸣着,它火热的心让空气跳动着,更让我的心澎湃不已。减轻了簧载质量,降低了车身重心,稳定性到底如何,操控性提升多少……亢奋的我思维不停地换着挡,而此时我已踏上了驯服它的征途。
纳米06首创“天地门”,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下门展开是1200×900mm承重平台。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踏乎的,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
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换壳版eπ007”。它俩底盘核心参数,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懂的人都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但网友不吝这个,毕竟两车轴距一样,尺寸就差几厘米,说是“巧合”,确实牵强了。
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叠加上市权益,卖28.99万起,顶配还不到40万,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友商这些“9字辈”的理想L9、问界M9、腾势N9都卖多少钱?你让他们怎么卖?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这么一看,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
奥迪E5 Sportback的面世,标志着奥迪在华战略进入新阶段。未来,品牌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攻势:计划至2027年累计推出14款新车型。
全新揽境的焕新,本质是大众对家庭出行需求的深度重构——它不再只是一台“能装”的SUV,而是通过空间、智能、动力的全面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