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外观,MKZ的内饰设计则趋于林肯品牌家族化,中控台采用的是近乎绝对对称的设计,线条的修饰也有着前脸“飞翼”的视觉效果。作为总统系列车型,MKZ的内饰的用料丝毫不用怀疑,可以说在同级别的豪华房车当中,有着无出其右的水准。Venetian真皮、Alcantara面料以及定制的实木,无不显露出MKZ的尊贵气场。
在驾驶和乘坐舒适性方面,MKZ则可圈可点。在设计感和实用性的天平两端,MKZ无疑更加看重前者。所以MKZ的乘坐舒适性和空间方面某些层面并不算突出,比如后排的头部空间,因为C柱的大倾角设计,虽然照顾到了外形的流畅效果,后排头顶也做了“偷”空间的功课,但倘若是身高在175cm以上的乘客,头部则会显得比较压抑。当然,优点也并非是乏善可陈,比如宽大的T字型中控扶手和后排支持多功能调节的扶手,都有力的提升了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性。主副驾驶电动按摩、全车座椅加热以及方向盘加热等豪华配置,都是MKZ的亮点所在。
下面便重点聊一下MKZ的科技主动安全配置,相信每一位春节长途自驾的朋友一路上都会发现不少交通事故,而且不少都是多车连环事故,包括我自己自驾500公里回合肥也发现了很多,心有余悸的同时,也再次敲响安全驾驶的警钟。本来是打算利用春节回家的机会,给大家录一小段视频,以展示MKZ的主动安全技术,但因为临近安徽的时候,遇到了大雪封路,所以视频录制只能搁浅,最后利用返程的机会录了一段。在详细的解读之前,先奉上视频演示。
MKZ的主动安全配置的确很丰富,基本涵盖了目前量产车所有的“半自动无人驾驶技术”,技术含金量由重到轻分别有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以及盲区监测。在这一些列的科技配置武装下,某种程度上说,MKZ已经做到了无人驾驶。当然,事实上在真正的无人驾驶量产来临之前,一切技术都是也只能是以辅助的形式出现。下面我们便来对每一项配置聊一些编者的体验心得。
一些列的技术当中,ACC自适应巡航配置最为好用,失误概率也是最低,如果不是赶时间的话,设定好120km/h的限定时速,在高速快车道上自动与前车巡航,最为省心不过。即便前方有突发事故塞车,MKZ也能够做到及时刹停,避免发生事故或者二次事故。
车道保持辅助技术则是利用前风挡玻璃上方的激光探测仪自动识别车道两侧的行车线,识别的速度很高,当前方出现弯道或者车辆发生偏移时,MKZ会或主动提醒或主动转向,这取决于电脑电脑里面的所选择的辅助模式。这里编者想说明两点,首先所有量产车对于主动转向的幅度都是极限限制,包括MKZ,如果弯道较急的情况下,MKZ则“拉”不回当前行车道。其次,MKZ的主动转向似乎是没有辅助限制次数,这和以往我们所体验的其他车型通常只会有两三次修正的车道保持辅助不同,和福特部分配备车道保持辅助配置的车型相似,如翼虎、锐界等。
主动刹车技术虽然时常用不上,但一旦用上了便是躲避一次追尾事故的发生。尤其是高速道路上,在路况顺畅的情况下,一旦前方出现交通事故致使高速拥堵,后方车辆往往则很容易发生追尾,造成二次事故,危险系数极大。
自动启停在面对高速拥堵的时候,挺好用,至少可以有效了节省了燃油消耗,尤其是在高速拥堵走走停停的时候。最后在经过高速450公里,省乡道150公里左右的路况下,采用再次加满箱油的计算方法,最后计算得出的油耗大概是8.3L/100km。对于这个253Ps、2.0T排量,自重达1.76吨的大家伙来说,这样的油耗已经相当不错了。
最后只得表扬的是MKZ的驾乘感受,高速行驶中底盘表现的十分出色,舒适性没得挑,底盘高速很沉稳,对路面的颠簸起伏也能够极大的给予减震过滤。并且方向盘的指向也不再是低速时候表现出的“慵懒感”,而是变得很激进,细微的方向盘转动也能迅速的转向车辆。而运动档的模式下,油门踏板则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轻微一脚点下去,发动机的节气门便会积极响应,畅快的打开,以带来更大马力的输出。
不置可否,林肯品牌正式进入国内时间仅有一年有余,销量数据相对于对手还有明显的差距。但是林肯品牌包括产品确实做到了与对手形成明显的差异化,如本次体验的MKZ,从设计到技术,均不乏亮点。只是在豪华车市竞争趋近白热化的眼下,加上某些对手时常放出跳水价去抢占市场,所以MKZ所处的市场环境并不算乐观。此外,新款MKZ已经于去年年底的洛杉矶车展亮相,相信不久将引入国内市场,以提升竞争砝码。
五一大家都放假了,就你长城拉着自己老板做直播啊,还给我们魏总放第三排了,你们是真能“坑”自己老板啊!之前高山预售的时候,穆峰总就说,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这回魏总也表态了:我们长城就没有规划增程这个技术,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魏总固执,要知道一台增程器成本也就几千块钱!
当下,电动汽车那可是占据着媒体头条,仿佛大家都觉得,通往更清洁未来的路就只有全面电动化这一条道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全球最畅销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长期领军的丰田汽车公司,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纳米06首创“天地门”,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下门展开是1200×900mm承重平台。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踏乎的,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
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换壳版eπ007”。它俩底盘核心参数,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懂的人都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但网友不吝这个,毕竟两车轴距一样,尺寸就差几厘米,说是“巧合”,确实牵强了。
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叠加上市权益,卖28.99万起,顶配还不到40万,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友商这些“9字辈”的理想L9、问界M9、腾势N9都卖多少钱?你让他们怎么卖?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这么一看,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