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有两大核心竞争力,一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二是优秀的动态表现。毫无疑问,Model 3也完美继承了这两项优势。
所有的特斯拉车型都配备了完整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硬件,包括8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1个毫米波雷达,但是开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需要花费46300元。为了快速提升Model 3的销量,特斯拉中国在最近把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由选配改为了标配。
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以视觉感知为主。Model 3的前挡风玻璃中央有3个摄像头,分别是主摄像头、长焦摄像头、广角摄像头,可以基本覆盖车辆前半球。它在B柱上也安装了摄像头,其作用是监测车辆侧前方的路况。在两侧的前翼子板上各有一个朝向后方的摄像头,作用是监测车辆侧后方的路况。
通过OTA升级,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将能够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直至L4级别的自动驾驶。到那个时候,车辆可以完全自动驾驶,基本不需要人介入;在车内乘员下车后,车辆会自动找车位停车;在车主发出召唤时,车辆会自动驶出前去“接驾”。最近,马斯克表态:这些功能在今年年底即可实现。
特斯拉作为一家新兴的汽车公司,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它一直以来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动态表现,这也为它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特斯拉把中国区的首次Model 3体验日活动定在金港赛道举办,说明了它们对Model 3动态表现有着充足的信心。
目前Model 3有三个版本在售,分别是长续航后驱版、长续航全驱版和高性能版。我们此次体验的是动力最强的高性能版,它的前后轴各搭载了一台电机,可以在3.5s内从0加速到100km/h。
长续航后驱版只有一台电机,但是它的动力依然强劲,0-100km/h加速时间为5.4s。它的续航里程是最长的,在NEDC工况下可以达到664km。另外,它最便宜,起售价为43.3万元。所以,它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长续航全驱版车型搭载了2台电机,与后驱版相比动力更强,它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4.8s。它在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是590km,售价则是49.9万元起。
高性能版是Model 3的旗舰车型,它的电机比长续航全驱版强劲,动力进一步增强,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3.5s,可以说达到了超跑的级别。同时,它的续航表现也非常优秀,在NEDC工况下可达595km。Model 3高性能版的起售价为56万元。
虽然我们已经多次领教过特斯拉的超快加速,但在体验Model 3高性能版时,我们还是被它无声却又极为迅猛的起步吓了一跳。Model 3的悬挂并不软,在车辆起步时却出现了明显的抬头,足见加速之快。
更加令我们惊喜的是Model 3高性能版在赛道上的表现。底部铺设电池带来的低重心和优秀的悬挂让它在弯中的姿态非常稳定,电机的扭矩特性则让它能够拥有比燃油车更强的出弯加速。
世界上有两种电动汽车,一种你开过之后完全不想再碰“电动爹”,另一种则会让你对电动汽车念念不忘。毫无疑问,Model 3属于后者。
编辑点评:特斯拉有很多支持者,但也有很多人对特斯拉不屑一顾,他们认为特斯拉的风光只是一时的,等传统汽车巨头推出电动汽车,一定能够秒杀特斯拉。然而现在BBA都已出招,令人尴尬的是EQC和e-tron的技术指标还比不上四年前上市的Model X。另一方面,特斯拉活得越来越好了,2018年特斯拉的销量暴增,超过了此前15年的销量之和,其中Model 3的销量比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加起来还高。
这说明了两件事。第一,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都很简单,但是绝非没有技术含量,否则强如BBA为何没能实现电动汽车性能的突破呢?第二,特斯拉确实有两把刷子,它不但在营销层面树立了新的标准,其电驱动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但是中国市场有其特殊性,通过数年的发展,中国的本土新能源厂商也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特斯拉Model 3的成功能否在中国市场复制?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回顾:
今天宝马在慕尼黑搞了件大事——新世代BMW iX3全球首发,沈阳基地还同步直播了中国版的研发生产情况。这款车今年内就会亮相,2026年正式量产,说是宝马电动化转型的里程碑,一点不夸张。
刚扒完梅赛德斯的最新消息,咱就是说——消失N年的G级敞篷车,要!正!式!回!归!了!这消息一出来,我身边开G级的车友直接炸了,今天必须跟你们唠唠这波 “王炸操作”!
北京越野旗下的61辆BJ80担任阅兵礼炮牵引车、新闻保障车参加阅兵活动,向世界传递新时代自主科技领先实力和民族自信。据悉,从2019年至今,BJ80先后多次担纲国家阅兵仪式上礼炮牵引车的光荣任务。
宝马这次真的要搞事情了!当国内新能源车企还在纯电和插混里卷得头破血流时,宝马直接甩出王炸 ——全新氢动力X5,2028 年可能就要杀进中国市场!这波操作,绝对是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降维打击!
最近奔驰 EQE 轿车与EQE SUV计划2026年停产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 —— 这两款车型2021、2022年才陆续发布,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今天咱们就客观梳理下背后的逻辑,也结合国内市场聊聊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