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ID.3的首次媒体试驾选址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这是中国唯一一座F1赛道。国民电动车竟在F1赛道首秀?放在从前,这会是高尔夫GTI的标准操作。实话实说,收到试驾邀请的时候,我感到有些意外。定神细品,最初的不解烟消云散:170马力、后轮驱动、紧凑身材、两厢设计,怎么看都像同事的BMW 118i(F20)。
车子的机械功底如何,开起来30秒就能知道大概。每次在赛道试驾新车,我都会借维修区缓行的机会,试一试转向手感。有些车质感温润,方向盘像是游轮的船舵,让人只想慢下来享受下午茶;有些车热情洋溢,方向盘如同双手的延伸,让人明白什么是“提着前轮过弯”。
在高尔夫王朝,大众的转向手感是比较平衡的类型,没有鲜明特色,也没有突出槽点。进入MEB时代,ID.系列打破了中庸法则。ID.3的转向手感有两个关键词:厚重、顺滑。缓缓转动方向盘,就像推动五星级酒店的木门——存在感强,却不显得刻意。尝试增加转角,转向力度逐渐绷紧,让人清楚地知道双手输入了多少角度。
操控方面,ID.3没有热刀切黄油般的爽快,优点是可控性强,让人感觉亲切。底盘响应恰到好处,车头指向“跟手”,线性度相当出色。转动方向盘,车头会循序渐进地执行你的命令,不拖沓,不激进。学院派评车似乎有些枯燥,不妨打个略显夸张的比方。开着ID.3闪转腾挪,就像把E90 LCI的转向手感嫁接到F30的底盘上面,这感觉太棒了!
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每款ID.有着不同的底盘性格。ID.4平衡感非常好,只是响应稍显慵懒,很难勾起你的热情。ID.6车头灵动,然而车尾跟随性一般,激烈驾驶难免有些“船感”。ID.3兼顾了ID.4和ID.6的优势,将轻盈和平衡融为一体。身材紧致,脚下灵活,你说它是不是“灵活死胖子”?
凡事难言完美,ID.3的软肋在于重量。诚然,ID.3已经比ID.4 X轻了200kg,这对运动性是巨大的加持。但平心而论,ID.3(整备质量1760kg)终究不是一台轻盈的汽车。面对高速弯的连续载荷转移,底盘响应还达不到100%敏捷,有一丁点“肉乎乎”的感觉。这时候,你会意识到皮卡丘该减脂了。
上海国际赛车场以高速弯为主,并夹杂着中低速组合弯,对车辆性能的考验非常全面。哪怕有400马力,在上赛也未见得跑得酣畅。坦白地讲,国产ID.3的170马力只能算够用,乐趣更多来自轻快的动力响应。有趣的是,ID.3在T13-T14长直线轻松触及160km/h的极速,后段表现没有想象中乏力。这说明,制约极速的首要因素是电机转速(最高16000rpm),而非电机输出。
与其他ID.车型相同,大众ID.3采用博世iBooster电动刹车助力泵(传送门:技术解析)。iBooster拥有宽泛的踏板力调节范围,理论上脚感可以全方位优化。具体到ID.3,iBooster刹车脚感与踏板位移、踏板位移速率、转向输入、驾驶模式等指标挂钩。不同模式/工况下,刹车踏板力差异明显。
赛道驾驶,两只踏板经常大开大合,需要的是坚实、稳定的脚感。比起MQB的真空泵,MEB这套iBooster能够更果断地建立制动力,踏板对脚面的支撑也更厚实。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刹车温度逐渐提高,iBooster脚感并不会发生变化,少了一层反馈机制。
把ID.3开进赛道,你会瞬间明白MEB平台的深厚功力。弯角间全力飞奔,ID.3甚至有些俏皮的味道,与沉闷划清了界限。更重要的是,上手难度依然很低,任何人都能把它开得又快又稳。倘若再多50马力,ID.3完全有能力成为高尔夫GTI的平替。
就在上月底,奥迪全新一代Q3车型已在海外市场首发,万万没想到啊,时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一款“新车型”也已经开启道路测试,你们看这造型是不是比宝马X2好看?
目前奥迪全新一代A6轿车版以及旅行版车型,已在海外市场首发亮相,其国产A6L加长版车型,预计将于今年11月广州车展首发亮相。那还有一款车型也有望在年底同步推出,你们知道是谁吗?
奥迪与华为的合作引发不少关注,其合作车型奥迪Q6L e-tron更是成为焦点。4S店销售表示,Q6L e-tron已经预售了,1000元订金可以抵6000元购车款,应该在7月就会上市。
领克 10 EM-P用的是法雷奥双模组大灯,照射距离412米,据说是能横贯4个足球场。车长50505mm、轴距3005mm,运动套件有前唇、侧裙、小尾翼,还有全新后保扩散器。配上天云米、鎏光金珠光车色,听球叔说,你们感受不出它的美,来辛苦后期老师,咱上点空镜。
继保时捷推出纯电版Macan车型后,其市场销量可谓是迎来“滑铁卢式”下降,好在品牌也悬崖勒马,再次重视起燃油车了,但卡宴电动车那也是没有落下,目前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而且据说年底就要首次亮相了,这可太让人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