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试驾体验 > 正文
夏天到台北做选题 对比C-HR/CX-3/缤智
 

  [XCAR 评测 原创]

  度过了阴冷的冬天,入夏时节的梅雨季,台北的天空就像后母的脸,灰暗而阴沉,但这不妨碍我们前往台北执行这次令人期待的对比。还记得我们上次在台北的C-HR试驾吗?(详情请点击此处)超酷炫的外观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为了它,我们又再次回到台北,不过这次的主角不只是C-HR,我们还找来了即将要在国内以进口车身份上市的CX-3和合资小型SUV阵营中最火热的HR-V(等同于内地的缤智,以下统称为缤智),在台北进行一次激烈的厮杀。(文:张立祥、杨恺、于硕/摄影:张立祥、李铮/图:张立祥、原麟。特别感谢Mobile01:艾萨克、iF、马克)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写在文前

  虽然丰田的整体规模比起本田大得多,但本田总是能抢在丰田之前推出一些充满创意和巧思的作品,像是时韵(Stream)和我们这次的主角之一:缤智。而丰田正好是一个能在前人的智慧上创造出更精彩故事的厂家。时韵推出后,丰田推出了Wish迎战,让时韵倍感压力,C-HR在日本上市之后,立刻把缤智从级别王座挤下,可说是冤家路窄。而远在广岛的马自达虽然规模不及上述两间车厂,但总是能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不管再怎么独树一格,该碰面的还是得见面,在梅雨季的台北,它们终于能有一次正面对决的机会。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必须在此说明的是,由于台湾地区市场的配置不一定和内地市场相同,所以配置部分的介绍仅供参考。此外,台版HR-V(等同于内地市场的缤智,日本、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统称为HR-V)仅搭载一款1.8L R18Z9发动机(内地市场为R18Z7和L15B),产地为本田台湾屏东工厂。而C-HR的产地为丰田土耳其Sakarya工厂,CX-3则是日本广岛宇品第一工厂所生产,因此在成本上,缤智具有较大的优势。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冷知识:是不是觉得生长在内地比较幸福?和内地相比,台湾地区车价真高!不过和内地不同的是,台湾地区没有“购置税”,只要再加上当年的牌照、燃料税、车牌费用以及保险就好,不过牌照税、燃料税则是每年征收,用车成本其实不低。

  来说说外观吧

  按照往例,我们先来对比一下这三辆车的车身尺寸。从下图你能发现C-HR的车身尺寸是三辆车中最大的,但如果你看过之前我们的C-HR试驾报道(点击去看文章),就知道车身尺寸未必能反映到车内空间上。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这三辆车中,最吸引人目光的绝对是C-HR。它的外观夸张程度连另外两位注重年轻动感的对手都要退让三分,锐利的线条想必让很多年轻消费者特别喜欢。这个外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日本动漫机械人,我甚至有种想法,就是将C-HR换上低扁平比轮胎和尺寸更大的轮圈,再降点车身,说不定看起来就像是一辆钢炮。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至于CX-3,则是承袭了马自达的家族风格,马自达称这种设计风格为“魂动”。特别是前脸的设计,充满运动感但是不像C-HR那么浮夸,镀铬的中网外框也适度增添了一些高级感。整体来说,CX-3的设计在三车之中是最简洁的,给人比较少的视觉压力。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而缤智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本田一开始就将它定位为跨界城市SUV,但我个人觉得没什么跨界风。和CX-3相比,它的外形线条较为复杂,但是又没有C-HR那么复杂。我们试驾的车型使用了缤智的招牌色“闪蝶蓝”,在不同的光影角度下,会产生颜色的变化,也算是外观上的一大特色。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由于三辆车都是台湾地区市场中的高配车型,所以都配置了LED大灯。不过C-HR的灯具科技感最高,不但是远近LED大灯,连转向灯也是LED光源(点亮方式就像奥迪最新的转向灯点亮方式)。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从大灯的配置看来,C-HR的大灯配置最高,但是这也反映到它最高昂的身价。CX-3也不错,而且考量到它的进口车身份,马自达台湾的定价也算是非常厚道了。相较之下,缤智的灯光配置就显得非常一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

  行文至此,我们必须再度提醒各位读者,参与本次对比的三辆车为我国台湾地区市场规格车型,配置和内地市场可能会有所不同。实际配置还是得等到未来C-HR和CX-3引进国内之后,才能断定三辆车中谁的性价比最高。

 

  车尾也是很有看点的地方,C-HR车尾玻璃的角度似乎完全不把实用性考量在内,但却营造出最具有钢炮风格的造型。多层次的线条和立体的造型,再加上最凸出的尾翼,C-HR可以说是从头精彩到尾。至于其他两辆车,造型就比较保守,CX-3使用了时下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设计,而缤智则是较为中规中矩。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X-3使用了左右双出排气管,让它看起来带有一些性能风格(它也是三车中排量最大的车型)。而看起来很动感的C-HR却把排气管隐藏起来了,不过后保险杠中间的后雾灯,又让它看起来更加年轻。至于缤智的车尾并没有太多值得注意的设计,但是它的行李厢开口是最低的,便利性较高。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从各个角度上看来,C-HR无疑是三车中造型最夸张的一款车,而且车尾造型同样延续了前脸那种充满“侵略性”的线条。一向以动感设计外观著称的马自达,旗下的CX-3车型在其它两辆车的对比下,反而显得比较典雅端庄,呈现出另一种感觉。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的灯具规格挺高,不但大灯全部使用LED光源,连尾灯也是如此,难道这就是它比其它两辆车贵出那么多的理由之一吗?不过CX-3在灯具的设计上也添加了许多巧思,简单的设计让人看起来非常顺眼。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的线条一直从车头锋利到车尾,而CX-3虽然没有那么锐利,但也还能勾起人们心中的“运动感”,而且马自达的家族风格应该是三车中最强烈的。至于缤智,我想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只是在灯光配置上和另外两位对手相比,稍微弱了那么一点点。

  以下是三车外观部分的其它细节: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门把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C-HR和缤智都把门把隐藏在C柱上(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设计是在阿尔法罗密欧156上),C-HR的门把的高度甚至已经快要接近车顶了。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至于轮胎和轮圈部分,C-HR使用了扁平比最高的轮胎,而且是偏重经济型的轮胎。而CX-3的轮胎配置则比较偏向道路操控部分,再加上18寸轮圈使得在配胎这方面,CX-3在视觉效果上有着明显优势。缤智的配胎同样也是属于偏向公路使用类型的轮胎,轮圈和C-HR一样,均为17寸。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外观小结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虽然外观的美丑是很主观的一件事,但我还是想说说对于这三辆车外观设计的看法。C-HR应该是让人“一见钟情”的车款,但是我个人总是觉得它有点过度设计了,太多尖锐的造型让人看久了会觉得有点疲累,我必须得承认这三车之中,C-HR给人的第一眼印象是最强烈的,但如果看了一年、两年、五年之后呢?而缤智的线条虽然也挺复杂,但是和C-HR相比没有那么张扬,但大概是常常在街上看到,所以新鲜感有些降低了。CX-3虽然保留了马自达的动感,但是却不失端庄。在灯光配置方面,C-HR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接下来我们终于能打开车门进入车内了,C-HR和缤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但是CX-3可能是一辆相对陌生的车款。这三辆车的内饰都有很强的设计感,除了C-HR,其它两车都能一眼让你知道这是什么品牌的车型。

 

  年轻化是三款小型SUV不约而同的内饰主题,在这三辆车上更是展露无遗,只是呈现出的手法各异,很难说谁比较优秀,只能说你喜不喜欢而已。

  中控台部分

  在设计层面上,丰田C-HR无疑具备了和其外观一样的出挑表现。非对称布局的中控台采用了更为复杂的线条处理,从而显得层次分明、个性十足。另外包括内饰顶棚在内的深色内饰色调也营造出了较为鲜明的运动气息。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假设您是国产CX-5的车主,相信马自达CX-3的家族化内饰设计肯定能博得您的认同感。简洁时尚且不乏动感的内饰风格依旧展现出马自达年轻运动的品牌精神。中控台造型清爽整洁,圆形空调出风口和鲜艳的红色装饰元素都是恰到好处的内饰点缀。同时,在我看来它的方向盘造型也是三款车型中最好看的。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相比之下,缤智的内饰则没有太多视觉效果上的亮点可言。它同样秉承了本田最新的家族式设计,中控布局周正、立体,并保持了略向驾驶者一侧倾斜的造型。但与更加“年轻”的C-HR和CX-3略显不同的是,缤智的多媒体中控液晶屏幕依旧选择了“镶嵌”式的传统设计,在丢掉些许个性的同时也保留了足够的低调和稳重感。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另外,缤智副驾驶座的空调出风口风量经过优化,最靠窗的出风口因为此处容易受到日晒的关系,风量最强;中间正对乘客的出风口风量最弱;最靠近屏幕则是风量居中。每个出风口都能独立调整方向和关闭。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在中控台细节上,三车都有一定水平的表现,但是论整体设计,我个人认为CX-3的设计最顺眼,它看起来没有C-HR的线条与颜色那么复杂,同时也没有缤智那么沉稳。哑光银的饰条看起来很秀气,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

  在方向盘部分,其实各家表现大同小异,但是缤智拥有换挡拨片,这是个可以拿来跟人炫耀的好配置。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如果有人问我三款车型的方向盘中哪一款最令我满意,那么我的答案仍是马自达CX-3。除了在方向盘3、9点位置采用的更具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凹陷处理之外,CX-3的多功能按键布局和操作便利性也在三款车型中表现突出。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同为日系品牌的三款车型,在灯光系统和雨刮器的操作方式上基本没有差异,而缤智独缺的自动雨刮功能则是三车之间显而易见的配置差距之一。

 

  如果说精美的内饰设计是满足年轻消费者挑剔眼光的关键因素,那么配置的丰富程度则往往成为了成功取悦潜在购买者的重要条件。在仪表盘的显示效果及功能方面,C-HR并没有延续整车标新立异的设计风格,双筒形仪表与彩色行车电脑显示屏的设计组合也符合大多驾驶者的阅读习惯。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而将转速表居中布置的CX-3则再次体现了马自达对运动精神的热衷,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抬头显示器的配置也进一步提升了车辆行驶的主动安全性。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尽管视觉表现略显平淡,但缤智的三联仪表依旧在功能信息的全面性上与竞争对手不相伯仲。发着淡蓝色(或绿色)光芒的速度表边框看起来带点科技感,这也是本田一直努力打造的品牌特色。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三款车型的中央液晶显示屏大小同为7英寸,且均支持触控操作方式。但考虑到日常操作的便利性,马自达仍为CX-3准备了一套由物理按键及旋钮组成的独立多媒体控制单元,而且还带有一个小手枕,操作更舒适。当然对于台湾地区车型而言,三款车型在车载多媒体系统内置功能上的差异并不具备太多的参考价值。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三车空调系统同样具有自动温控调节,售价最高的C-HR也更为贴心的配备了双区温控与前排座椅加热功能。但在空调系统的操作便利性方面,分别采用物理按键和旋钮设计的C-HR与CX-3则要比使用触控操作的缤智来得更加得心应手。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作为更多面向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小型城市SUV,良好的操控与主被动安全性统统不可偏废。因此,C-HR、CX-3与缤智均配备了车身稳定系统。另外,在CX-3的车内,你还能够顺便找到盲区监测系统,这一点十分值得称道。

  内饰其他细节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然而在车辆内装的细节处理上,三款车型依旧表现得各具千秋。首先值得一提的是,C-HR所配备的四门车窗一键升降功能可谓一举突破了日系车型以往的配置瓶颈,但因个性化外表而牺牲的后排侧窗面积,着实影响到了后排乘客的空间舒适性。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而CX-3则在门板细节的设计上继续保持了整车运动化的主题风格,仿碳纤维纹理的塑料饰板和红色皮革包裹同样满足了年轻前卫的氛围营造(不过也有人很不喜欢这样的搭配)。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当然,对于国内消费者最为熟悉的缤智而言,大面积的皮革包裹和缝线工艺仍使其获得了更为出色的内饰质感。而且就人机工程学方面来说,缤智的门内饰板的肘靠设计,是三车中用起来最舒服的。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之前一直提到CX-3的质感不错,但是在门内饰板的设计上,缤智表现的并不差,虽然它的配色非常单一,但是触感却是三车中最好的。C-HR用上了太多钢琴烤漆,容易留下指纹,而CX-3的搭配就如同前面所说,虽然很年轻,但是有些人不喜欢“仿碳纤”纹路出现在车上,总让人有种山寨感。

  内饰小结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从三款车型内饰的综合表现来看,C-HR无疑在设计上拥有更加突出的个性,风格强烈的造型的确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际效果。同时,丰富的舒适性配置也值回了其高过竞争对手的“票价”。不过在内饰设计的耐看程度上,CX-3的简洁与运动风格同样能够充分赢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包括抬头显示与盲区监测在内的主动安全配置,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好的行驶安全性。而三款车型中,资质最老的缤智则通过更多软性材质所带来的出色质感来弥补了其内饰设计上的平淡。

 

  看完了外观、内饰和配置,我们再来看看大家非常关心的空间问题,按道理来说,这也是一辆城市SUV车型最值得探讨的地方,毕竟在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关心的是“实不实用”,而不是“漂不漂亮”。然而,C-HR在日本有很高的人气,一上市就马上抢了缤智的风采,这是否代表它真很强?CX-3是否能在两大车厂夹击下也有好的表现?以下就是我们的储物空间、乘坐空间以及动态测试项目。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首先来介绍我们测量空间的首席模特:苹果西打630mL。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我在某条公众号上看到台湾的黑松沙士荣登“中国十大难以入口饮料”的榜首。为了不勾起大家恐怖的回忆,我们决定使用另一种台湾特色饮料:苹果西打来当我们的模特。介绍完我们这次的模特,接下来就进入正题,三车的储物空间对比。先来个小小提示:这场战争没什么悬念,优势很明显。

  前排储物空间

  不多说,谁好谁坏直接上图一目了然。在这个环节中,缤智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拼搏。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缤智不但储物槽数量丰富,而且像杯架限位等细节实用度也是最高的。而C-HR虽然有一个内部容积不小的中央扶手箱,但前方储物格太隐秘,用起来不够顺手,另外,杯架的设计也显得有些不够人性化。CX-3的表现位于三车最末,它没有中央扶手箱,重要小物件就只能放在扶手箱里。而挡把前的储物格也很小,摆不下大屏幕手机。

  后排储物空间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和CX-3的后排储物空间没有什么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两个杯架就是后排所有的储物空间,而且对水瓶的尺寸限制比较严重。缤智的后排的储物稍微好点,不过缤智的杯架却限制了瓶身的高度,有些可惜。对了,缤智也有飞度那样的座椅设计,后排储物功能性大幅提升。

  行李厢空间

  和前后排储物空间一样,三车的行李厢空间表现从好至坏分别是缤智、C-HR、CX-3,而且三者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三车在后排座椅放倒时,行李厢底板和椅背都能形成一个平整度很高的平面。以下就是三车行李厢空间的演示。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受车顶溜背线条的影响,C-HR的行李厢空间略显不足,后排座椅放倒之后的进深数据较缤智差距更大,不过好在行李厢内部空间设计比较合理,尤其是内壁凹嵌的设计更容易放下宽大的物品。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虽然CX-3的行李厢空间比C-HR方正,但是整体容积是三车中唯一低于300L的车款,对于常常需要运用到行李厢空间的车主来说,实用性下降不少。不过将后排座椅放倒后,容积反倒赢过C-HR。另外,它有双层底板的设计,能储存一些比较贵重、私密的物品。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缤智的行李厢空间数据表现是三车中最出色的,而且行李厢的备胎隔板下面还增设了可以存放零碎物品的储物槽,唯一感觉不足的是后悬挂处的隔板对行李厢宽度所造成的侵占较多。

行李厢开口宽度和开口离地高度对比(单位:cm)
车型 C-HR CX-3 缤智
开口宽度 97 96.5 118
开口离地高 79 79 62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此外,我们从上表能看出缤智的行李厢开口设计是最好的,不但开口宽度最大,离地高度也是最低的,另外两车因为造型的关系,开口离地高比缤智高了17cm,使用上有些不便。

  储物空间&行李厢表现小结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虽然三款车都属于小型SUV,但相比之下,享有 “空间魔术师”美名的本田没有让我们失望,缤智在空间利用率以及人性化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使用起来也完全不会让你有任何感觉不便的地方。相较之下,C-HR太过追求内饰设计而影响了空间使用率,而CX3在空间细节设计有些不够投入,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

 

  接下来就是几乎所有购买SUV车主都最在意的座椅与乘坐空间部分了。看过前面介绍的读者应该猜得到谁会是这个环节的赢家。

  座椅表现

  单纯就造型来看,C-HR的座椅最具运动感,而CX-3的座椅就算调到最高,还是明显比另外两车低。缤智的乘坐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长时间驾驶不容易感到不适。然而,这三辆车均配置手动调节座椅,只有C-HR有电动靠背调整。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的前排座椅舒适度和包裹性都非常出色,而且座椅还支持电动靠背调节,这一点是另外两款车型所不具备的。后排座椅靠背两侧还加入了菱形的设计元素,并配备了头枕功能,唯一令人比较遗憾的是后排没有设计中央扶手。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X-3的座椅也采用了与内饰一致的红色缝线进行点缀,整体感强。前排座椅的舒适度和包裹性同样令人满意,而且,它的坐姿也是三款车中相对最低的,有点像是在开轿车的感觉。后排座椅同样没有设计中央扶手,而且座垫较高的问题还会影响到中部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缤智前排的座椅填充物相对更显柔软,所以这台车的前排座椅的舒适度是三台车里最高的,此外,后排支持扶手设计,这也是不同于其他两台车的特点。

  前排乘坐空间体验

  虽然我们在先前C-HR试驾中,摆出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测量数据,缤智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但是这次我们增加了实地测量环节。首先我们先用表格来演示这三车的内部空间表现,谁大谁小,一目了然:

前排空间对比表(单位:cm)
车型 C-HR CX-3 缤智
腿部宽度(单侧) 60 50 59
椅垫长度 50 50 51
椅垫宽度 50 49 49
椅背长度 60 62 59
椅背宽度 52 49 51
肩部宽度 154 146 153
肘部宽度 150 145 151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看起来压迫感比较大的C-HR其实在数据上并不吃亏,但是缤智借由不错的设计功力和紧追其后的数据,让整体乘坐感更为宽广开阔,而CX-3的车内空间表现居末。但是幸好前排只坐两个人,再加上CX-3的坐高最低,所以头部空间表现和缤智一样,还算不错。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的头部空间仍或多或少受到了外形设计的影响,比起另外两个对手少了一些空间。而除了CX-3之外,其他两台车的前排扶手也能给驾驶者相当到位的肘部支撑。

  后排空间体验

  三车真正的差异显现在后排空间上,缤智无疑是最大的赢家,首先还是先送上我们的实测数据结果:

后排空间对比表(单位:cm)
车型 C-HR CX-3 缤智
椅垫长度 46 43 48
椅垫宽度 126 126 124
椅背长度 65 59 62
椅背宽度 116 121 121
肩部宽度 136 123 140
肘部宽度 143 138 148
膝部空间(最长/最短) 35/11 35/9 44/21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从上表可看出,缤智在肘部、肩部和膝部空间的表现都是最好的,这几项数值正是后排乘客是否能够感受到空间充裕的关键。接下来则是我们的空间实地体验。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相较而言,无论头部空间、肩部空间还是腿部空间,缤智的表现都是最好的。C-HR的后排空间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基本和缤智不相上下,座椅的舒适度也非常不错,只不过坐在后排的乘客还是会因车身设计的影响而略感压抑。而CX-3的后排空间虽然已经够用了,但是相较对手则完全没有亮点。

  后排其他细节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在一些后排的细节上,缤智的设计的确比其它两个对手来的更好,完全不会因为是“前辈”所以落后“新参者”的表现,看来本田在这个方面的确有很高的造诣。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一句:缤智在这些细节上,真的没有什么毛病可挑。

  座椅和乘坐空间小结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乘坐空间方面,缤智依旧给另外两位对手“上了一课”,它的空间表现最突出,而且,后排中央扶手以及坐垫可折叠的设计都是三台车中所独有的。C-HR虽然后排的乘坐空间比我们预想的要大,但车身造型设计对空间的发挥依旧有着一定影响。而CX-3的乘坐感最运动,这一点也比较符合它自身所要表达的气质。在说完三台车的空间表现之后,我们最后将谈谈它们开起来的感受。

 

  虽然现在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但是我们三位主角中,只有C-HR使用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且还是三车中排量最小、功率最小、整备质量最高的车款。从账面数据来看,我们对C-HR的动力表现并没有太大的期待,不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扭矩曲线比较平易近人一些,厂家号称只要1500rpm就能输出最大扭矩,而相较之下,缤智(台版)的R18Z9发动机要到4300rpm才能发挥最大扭矩,两者个性对比鲜明。

三车发动机形式、输出对比
车型 C-HR CX-3 缤智(台版)
发动机形式 1.2T四缸发动机 2.0L四缸发动机 1.8L四缸发动机
最大功率 85kW(116Ps)/5200-5600rpm 115kW(156Ps)/6000rpm 105kW(143Ps)/6500rpm
最大扭矩 185Nm/1500-4000rpm 204Nm/2800rpm 172Nm/4300rpm
质量 1510kg 1310kg 1273kg

  *注:内地缤智1.8L发动机为R18Z7,功率和台版缤智略有不同,

  最大功率为100kW(136Ps)/6500rpm,最大扭矩为169Nm/4300rpm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车辆机械部分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在这里我想稍微吐槽一下C-HR的发动机舱设计,虽然少了一片发动机饰板对于功能毫无影响,但是打开发动机舱盖看到的是横七竖八的管线,难免会影响心情。关于这种面子工程,CX-3是做得最好的,让人有种欧系车的感觉。

  在变速箱方面,三车之中只有CX-3使用传统的六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而其它两车都使用了日系车偏好的CVT变速箱,还附带有模拟七挡的功能。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三车都带动力模式,其中以C-HR的动力模式最多,分为运动、正常和经济三种模式,其它两车都只有两种模式,不过缤智的变速箱还比另外两车多了一个“S”挡。在这个模式下,变速箱会让发动机维持在较高转速。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至于手刹车配置方面,C-HR和缤智一样,都使用了电子手刹车。而CX-3维持了最传统的手刹车样式,这大概也是为什么CX-3中央地台处的储物空间有点不足的缘故(手刹车机构太占空间)。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在悬挂部分,C-HR因为使用了TNGA平台的缘故,后悬挂为双叉臂形式,其它两车为这个级别常见的扭力梁悬挂。至于前悬挂,三车皆为麦弗逊结构。在此我们想强调的是,悬挂形式并不是决定驾驶感受的唯一因素,还是得看底盘整体调校才能决定车辆表现好坏。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性能测试

  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只进行加速的测试。另外,测试仪器也从我们以往熟悉的P-Box变成了国产的P-GEAR,搭配手机APP使用,方便性挺高,也能够兼顾准确性。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加速成绩的结果一如我们所预料的一样,C-HR受限于动力和车重的关系,在0-60km/h、0-100km/h加速测试中都位居最后,而排气量最大的CX-3则是在两个环节中都拿下了首位,不得不说创驰蓝天技术还是有其独到之处。而开起来十分轻快的缤智,并没能在百公里加速中闯进十秒大关。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总结一下加速成绩,最重的车重和四驱系统对于C-HR的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虽然我们这次的横评没有进行油耗测试,但老实说我并不看好C-HR的油耗表现。而CX-3的动力输出虽然在2.0L发动机中不算非常亮眼,但是能在0-100km/h加速测试中跑出低于九秒的成绩,已经足够说明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的成熟度。缤智则是维持本田的传统,起步很快,但是发动机还是得到高转速才会真正发力,这点正好适合CVT变速箱的特性非常匹配。

 

  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之前我们在台北进行的C-HR试驾报道,而缤智更是国内消费者最受喜爱的一款车。相比之下,CX-3就让人感觉较为陌生。以下就是我们的道路驾驶体验:

  道路体验

  三辆车三种风格,我想就算有天蒙着眼睛上车,你都能知道现在坐的是什么车。C-HR开起来有种欧系车才有的扎实。而CX-3是一辆非常典型的马自达,油门不蹿不躁动,但是加速力度让人满意,对于路感也不是完全隔绝在外。至于缤智,很本田的感觉:轻快、灵活,连发动机声响都很本田。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在一般公路上,你会发现C-HR的方向盘是三车之中最轻的,CX-3最重,而缤智则是居中。虽然这个级别的车型并不需要太强化运动感,但是CX-3却让人不断地想要加快车速。C-HR的方向盘被修饰成没什么手感的类型,但悬挂的反应却又带有几分“运动感”。而缤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最“宜家宜室”的一款车,悬挂、方向盘手感以及轻快的转向,开着它有种很轻松的感觉。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虽然先前说到C-HR的方向盘无法传递太多前轮抓地力信息,但是悬挂的调校还是能给驾驶者很多信心,在弯中它的悬挂支撑性比我印象中的丰田车好上许多,不会在入弯时悬挂迅速失去支撑性。而CX-3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它的驾驶座高度和另外两车相比特别低,甚至快要和一些轿车差不多了。在山路上驾驶时你也不会觉得人和车一起摆荡,对于侧倾的控制非常不错。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而缤智则是呈现另一种类型的行驶风格,一种非常典型的日系城市用车风格:轻快。事实上它的转向响应性非常好,在转向的瞬间几乎不会有什么迟滞感。如果单就缤智的悬挂设定做讨论,它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另外两位对手比它更具有更多的“运动感”,相比之下,缤智的减震器比较柔软,在弯中的支撑性也没有另外两车那么优秀,但换来的是比较舒服的行驶感受。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在前往拍摄的路上,我开着C-HR跟着另外两辆车,一上高速公路就发现要跟上前面两辆狂奔的CX-3和缤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常常深踩油门之后,发现前面两辆车还是离我越来越远,跟它凶猛的外形相比有很大的反差。但在一般城市道路上,C-HR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足够一般人日常生活使用。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X-3的动力则是非常均衡,2800rpm就能发挥204Nm最大扭矩,但是起步的时候也没有日系车容易“躁动”的倾向。油门踏板的反应非常线性、好控制,是踩多少给多少的类型。虽然丧失了一些冲劲,但至少车内乘客比较不容晕车。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而缤智则是有着本田一贯的特性,转速越高越活泼,起步的瞬间也有种很“窜”的冲劲。不过在中低转速时,缤智的动力反应还是比较平顺的,所以当你地板油时,发动机转速常常能瞬间攀升到5000rpm以上,来换取更好的油门响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我对C-HR的隔音效果评价最高,因为隔音效果最全面,而CX-3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显得特别吵闹,大多数时刻都还算安静。最后,我们把眼光投向缤智,它的隔音似乎还有在加强的部分。

  CVT变速箱在地板油时会将发动机维持在较高的转速,并且持续一段时间,采用CVT变速箱的C-HR和缤智皆是如此。在这种状态下,会突显缤智发动机的噪音。在持续高转速的情况下,发动机声响甚至会盖掉风噪和路噪。相比之下,C-HR的噪音抑制效果非常好。而CX-3在低速爬坡时所产生的发动机噪音,也会清楚地传进车厢内,再加上发动机声响不算悦耳,或多或少对车内乘员造成一些打扰。

  动态小结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诚如开头所述,三辆车都有着很鲜明的性格,C-HR扭转了我对于丰田车既有的印象,少了几分日系车轻飘飘的感觉,多了几分欧系车的厚重感(而且它真的是最重的),操控上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就是动力稍弱了点。

  而CX-3则是运动感最强的一款车,从悬挂、方向盘手感和坐姿来说,看得出来马自达刻意走了一条不同两大厂的路线,最大的排量也带来最好的性能。不过以上所说的好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它的减震最硬,遇到不良路面时,你也能感受到更多的“路感”。

  最后是大家熟悉的缤智,和这两位对手相比,它的运动感最低,但是是最舒服的,开起来也有着日系车的轻快。不过,如果它的隔音能够更好一点就好了。

  全文总结

  “新参者”在日文中的意指“新来的人”,C-HR和CX-3就是国内市场中日系小型SUV的新参者。至于这两位新参者能不能对于缤智(或XR-V)产生威胁呢?我想在结尾的地方和大家聊聊。

  缤智(或XR-V)已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车型了,也是关注度最高的合资小型SUV,在这个级别中可说是没有对手,从这次的对比来看,缤智的确在空间运用上有很出色的表现,这是两位新对手都无法撼动的事实。而国内消费者(尤其是SUV买家)最重视的就是空间功能性,特别是乘坐空间这方面。而C-HR的乘坐空间比我想象中的要来的更好,但视觉上的压迫感挺强烈的,且储物功能并没有缤智表现那么强悍,这是C-HR的弱点之一,至于动力方面,我倒觉得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平心而论,除非天天爬山或是时时刻刻需要地板油,否则C-HR的动力完全足够一般人使用。而CX-3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它足够有个性,但实用性还是不如缤智。

C-HR/CX-3/缤智台北三车对比

  另外,C-HR将会是一汽丰田首款使用TNGA平台的车型,现地生产之后相信价格绝对不会像台湾地区市场那样“高贵”,但据悉CX-3将使用进口方式导入内地市场。此举更让人相信马自达并没有想让CX-3称为一款“走量”的车型,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在销量上威胁到另外两款车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整体来说,在这次的对比中,缤智绝对不是一个非常凸出的产品,但它是最均衡,是最符合国内销售市场的产品。C-HR代表丰田近年来公司的整体走向,风格变化之大或许让某些丰田粉有些无法接受,而CX-3则是坚持了马自达一贯的路线:很有个性,有日式的细腻又有一些欧系的感觉,而且你也能感受到马自达在产品上的用心。

989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