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油耗测试是一个既严肃又枯燥的“试驾体验”,为了让油耗最终的呈现能更加趋近于日常用车时的表现,我们不得不以最日常的方式,混入车流中,寻求最贴近大多数人用车场景的日常驾驶环境,以最平常心的方式往返于A、B点。
油耗问题不仅受到天气、路面状况、拥堵状况等种种因素的影响,驾驶者脚下的习惯更是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部分。所以测试之所以会被我称为“枯燥”,也是因为我们在油耗测试的时候,既不能急躁,又不能过于温和。
而得出来的结果也只是仅供参考,毕竟参与到油耗测试的编辑老师,基本都是老司机,个人油耗水平大多都比较优秀,而许多出于驾驶习惯的本能操作,也是很难掩饰的。
那么在公布此次的油耗测试成绩之前,我先来说说测试过程,这有助于大家判断,这个成绩的参考价值有多高。
宋PLUS DM-i试装车油耗测试是选择在了比亚迪的总部深圳坪山举行,虽然这个地方离市区有点距离,但是工厂密度比较大,同时近期的施工路段也比较多,路面状况比较差,并且有较多大型车辆往来。还有一点是以丘陵地貌为主的深圳,道路高低起伏的频次和坡度都不低,这也将成为能耗的主要敌人。
行驶路线由坪山的中石化加油站开始,开到市区再折返回到这个加油站,其中经过的道路有较为拥堵的城市道路(低速路段)、突发状况较多的城市快速路(变线、超车、急刹较多)、收费高速路段(高速巡航),地图上看到的往返总里程数为108km,往返里程数略有差异,感兴趣朋友可以研究下我附上的地图信息。
车内仪表盘显示的室外温度为11°C,车内空调设定为最高加热模式32°C。大家不要看深圳虽然地处南方,但确实也具备将前来过冬的东北人冻回家的实力,加上海风和湿度,体感温度确实给人一种冷过东北的感觉。
车内除了有两名参与测试的媒体老师以外,还有一名负责全程为我们答疑解惑的比亚迪工程师,三个成年人加上摄影器材和一大箱子零食和水,虽然不能算满载,但大多数人的用车场景中,这样的装载量已经不算少了。
发车地点选在加油站肯定是有理由的,车辆统一在同一个油枪加满油,至汽油溢出到油面可见的状态,贴封条出发。最终测试结束后,所有车辆将回到这个加油站,继续用同一个油枪再次加满油,至汽油同样溢出到油面可见的状态。
测试结果将以加油机显示加油量除以车辆仪表盘显示行驶里程数,得出平均油耗。这里要说明的是,最终的行驶里程数会以出发时的总里程数与完成测试时的总里程数相减得出。图示为加完油后车辆仪表面板的数据,可以看到整车行驶里程目前为2540km。
由于时间关系,测试内容也仅限于将电池电量放到余下25%电量,同时SOC设定为最低的25%,这样整车就处于发动机既不会积极给电池充电,也不太依赖电池能量的状态,能源消耗主要以汽油为主,所以测试成绩也就是俗称的亏电油耗。
车辆驾驶模式选择使用ECO模式,动能回收力度选择最大。毕竟我们要测试的是这套DM-i系统在宋PLUS DM-i车型上最经济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这台车最耗油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在出发之前我们将所有能清除的驾驶数据都清除了,以便我们回来后能清楚的看到车辆在本段行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最终完成测试后,我和另一位来自新车评的老师共同完成了109km的行驶,实际加油后加油机显示加注油料为4.45L(同样加到油面溢出可见),所以油耗成绩为:4.08L/100km。这个成绩虽然是当天测试的最高油耗,但还是比官方公布的亏电油耗4.4L/100km还低了一些的。
其他人的测试成绩大多维持在3.5L左右,最低的成绩为2.76L,也是唯一一个跑进3L的,当然耗时也最长。至于参考性嘛,大家自己斟酌吧,而我个人在测试后的感觉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应该还是能够在覆盖较多场景的前提下,比较贴近综合油耗的实际数据。
给大家看下油耗测试后的车内数据 ,还是比较齐全的。平均时速44km/h,相对而言已经算走的比较顺畅了。行驶时长为2.5h,我们是第二个抵达终点的,这个时候离最后一位回来还有一个半小时。
在各个路段的行驶速度与油耗肯定是息息相关的,但在此我也不想细说各个路段的行驶速度控制啥的,因为我确实没咋控制,为了关注能量流的变化所以没有过多留意,就是正常行驶,有经验的朋友们看下平均时速和用时应该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为了防止大家在后期对数据上有疑问,这里我针对我自己找出来的两个问题做个说明吧。大家应该看到了,中控内显示本段行程的油耗为3.8L,而实际加油量为4.45L。
再来看仪表盘显示的公式算出来的为3.6L/100km,与实际加油测算的4.08L/100km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由于比亚迪有自己的一个算法来计算电和油的能耗,细心的您一定发现了电池的电量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被消耗了4%,由出发前的25%掉到了21%,但实际上在公式里是没有显示的。
针对这些问题,由于本次测试加油是加到了溢出的状态,为了确保油面可见,但是油箱内的感应器上限事实上并没有这么高,所以系统算出来的数据有所偏差也在预料之中。
另外如果要深究,那么是加油枪的问题,还是后台算法的问题,我就都暂时无法确认了。所以无论大家是否会有所疑虑,都建议大家大可不必过分纠结表显油耗,何况本文一再提到的车辆为试装阶段,目前体验到的信息都只能算做参考。
其实就技术而言,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是很难搞懂的,但技术又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大家对产品的选择。所以本文耗费了一个比较曲折的方式,在有着比较多限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来为大家说明,这套DM-i系统将为比亚迪未来的混合动力车型带来一个什么样的表现。包括并不限于我们今天体验到的宋PLUS DM-i。
就市场而言,如果汽油车的驾驶乐趣无可替代,如果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和充电便利性都是种困扰,那么显然大多数人对混合动力车型的期待也许正是在其经济性上。而另一方在过往的许多年中,混合动力车型的核心技术都是被牢牢把住的,想绕过去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但无论如何我们确实等到了这一天。
精彩内容回顾:
知道我刚才指啥呢么?我指的是问界M8同款的192线激光雷达,再加上车尾那个红色的ADS小红标,窥斑见豹,全新知音用的是华为乾崑智驾ADS4。
五菱2025款星光S上市了,还是插混和纯电两种动力,插混起售价9.98万、纯电起售价11.98万,和老款保持一致。不过插混提供的1.5T的动力,对动力要求比较高的用户,也有的选了。
极狐T1车长4米3,轴距2米77,说是A0级,光这轴距就已经不带和自己一届的海鸥、星愿玩了,甚至都压那高年级的一头,比如奥迪Q3。
熟悉宝马的朋友都知道,它的 SUV 产品线堪称业内最全面之一。从灵活的小型跨界车,到气场强大的全尺寸豪华 SUV,再到性能炸裂的 M 系列车型,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需求。但细心的粉丝会发现,宝马的产品矩阵里,一直缺少一款能真正玩转复杂地形、和奔驰 G 级、雷克萨斯 LX、路虎揽胜硬碰硬的硬核越野车。
8月13日,15万级唯一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轿车——2026款深蓝L07焕新上市,共推出6个版本,售价区间为13.59-15.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