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市场,奥迪Q4 e-tron提供三种动力规格,分别为35 e-tron(单电机低功+8模组电池包)、40 e-tron(单电机高功+12模组电池包)和50 e-tron quattro(双电机+12模组电池包)。国产后,Q4 e-tron取消了入门动力,仅保留40 e-tron和50 e-tron quattro。试驾车型为50 e-tron quattro创享版,动力规格和底盘配置均达到了顶格状态。
国产Q4 e-tron搭载84.8kWh动力电池,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双电机车型的CLTC续航里程为543km,官方标称值相对保守。单电机车型能耗更低,CLTC续航里程达到了605km。稍显遗憾的是,R744热泵为全系选装,对北方用户不够友好。9000元的价格外加漫长的等车周期,这桩买卖着实需要认真考虑。
与其他MEB车型一样,奥迪Q4 e-tron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挂结构,前后轴均配备了铝制车轮架。这辆顶配试驾车带有自适应底盘控制,也就是CDC自适应减振器。减振器阻尼有舒适/平衡/运动三种模式,还可根据路面激励动态调节。整体来看,驾乘感受偏运动,操控属性大于舒适属性。
还记得第一次驾驶大众ID.4 CROZZ时,沉重的低速转向力让我暗自抱怨。在挪车或掉头场景下,ID.4和ID.6(不分南北)的转向手感都不够友好。Q4 e-tron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而是继承了奥迪DNA。转向手感顺滑而不失阻尼感,第一印象不错。转向力度适中,随速增益逻辑恰当,低速下不再沉甸甸的。车速提起来以后,中心区手力紧绷,双手与车轮有着不错的连接感。转向响应也算得上直接,在车流中“钻缝”能找到乐子。
有趣的是,中低配车型的驾驶感受大有不同。除50 e-tron quattro创享版外,其余三款车型均采用被动式减振器,阻尼特性无法电控调节。高速冲过桥面时,减振器有些欠阻尼,车身控制不够稳健。当然,中低配车型对小输入的过滤更彻底,座椅上没有了密密麻麻的振动。如果说顶配像高尔夫GTI,那么中低配就像是途观L。
编辑点评:
毫无疑问,奥迪Q4 e-tron是更加精致、更有品位的MEB。从外观到内饰,Q4 e-tron深谙“海派”内涵,处处散发着奥迪应有的味道。可以说,在肉眼看得到的地方,Q4 e-tron与ID.4有着足够的区分度。更难得的是,双电机顶配车型让人嘴角上扬,驾驶乐趣易于触摸。只可惜,无论哪个版本,舒适性都有着不小的提升空间——顶配偏紧,其他版本又松过了头。
果真是豪华版ID.4?此言合乎逻辑,却不妨碍Q4 e-tron继承奥迪DNA。对于大部分用户,Q4 e-tron的优点容易感知,缺点则可以理解调校风格带来的取舍。而对于挑剔的人们,它足够有个性,却少了些底蕴。要知道,八成功力和九成功力的差别,决定了一款车能否成为经典。负责任地说,在所有MEB车型中,ID.3依然是驾乘性能的巅峰之作。想要夺走王位?或许,纯电A3会有所作为。
精彩内容回顾:
万万没想到,特斯拉Model X车主,被马斯克整“破防”了!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国家工信部公示了特斯拉Model Y L车型的申报信息,因为其尾标里有3个Y,所以很多人把它看作是Model Y的加长版。
那理想i8已于7月29日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了Pro、Max以及Ultra三款车型,市场售价分别为32.18万、34.98万以及36.98万元,老用户复购还将额外提供1万元的现金补贴,而Max以及Ultra两款车型,首销期内还将提供价值3万元的VLA司机大模型终身免费使用权,那这个司机大模型,我也会在后期慢慢道来,这个价格你们觉得贵吗?
中国人的秉性是喜欢中正和谐的,但是即便是在2025年的豪华汽车市场里,消费者依旧对“豪华价值”难以找到一个中正和谐的答案。
一体向上隆起的蚌式机盖,左右两侧的小黑块不是装饰,这加玻璃水,这预留了线槽,装Go Pro,架个射灯,看你心情,只要你愿意动动小手。车头必须是圆圆的大灯!中网三种风格可选,官方帮你做“医美”。球叔出生在90年代,这些都是我小时候那种经典越野车的味道,硬派与否。
“保定法拉利”还没现真容,“保定陆巡”——坦克500先改款了!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表示:对于坦克500来说,在经典基础之上,我们再创新,可谓是难上加难。我们不能为了变而变,而是在保留经典的基础之上,用极致的思维去寻求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