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轮驱动结构为基础的宝马xDrive四驱系统在开始的时候并未赢得我们大家的完全信任,就像我们以前对X6进行公路性能测试时得到的结果一样,它仍保留了相当多的公路特性。xDrive通过安装在变速箱后端的分动器管理前后轮的动力,不过前轮最多可以得到的动力比例是50%,而且这还要看控制程序的意愿,绝大多数时间X6开起来都还是一辆具有宝马特色的后驱汽车。
在附着力低到极点的冰雪路面上,当我们刚刚尝试驾驶X6时,体形庞大的它总显得有些蹑手蹑脚。19英寸的Continental Contact SSR轮胎在这里明显有些水土不服,平整的胎纹几乎是漂浮在雪面之上,而且低温也让轮胎材料变得坚硬,提供不了充足的抓地力。此时,如果放手让宝马DSC稳定程序全权控制车辆,那么你会发现X6很难在这种路面上完成快速的起步。四条轮胎同时不同程度的打滑让电子系统迷失了方向,一味的降低发动机动力输出和给车轮制动只会适得其反。不过,X6专门为运动驾驶而准备的DTC模式在这里给我们帮了大忙,选择这个模式稳定程序放宽了管理尺度,驾驶者缓慢踩下油门,加速过程更加迅捷快速。
X6与其亲兄弟X5相比,增加了一套被称之为DPC的后轮动力分配系统,而且在仪表盘上显示四轮动力分配的实时情况。转向时,它根据方向盘转角、车速和油门力度自动分配后轮动力。不过在冰雪路面上,车速不可能很快,方向盘转动舒缓,因此系统还会按照像在公路上行驶那样将80%以上的动力传至后轮,这就带来了明显的转向过度特性,再加上X6没有雪地模式按钮,所以转向过程油门控制必须慎重。
不过,X6的表现倒是为我们的冰上的体验增加了不少乐趣,定圆驾驶多给油门,车尾顺势外漂,快速回转方向盘,X6像一辆大马力后驱轿车一样轻巧的跳起了漂移舞蹈。此时通过观察仪表中间的屏幕发现,大多数动力都传递到了外侧后轮,这对于越野和保持稳定性不利,但现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谁还在意这小小的缺陷。
来到林场越野路段,X6仍是最受欢迎的座驾之一,它并不如FJ酷路泽和牧马人那样能够从容应付雪地,但好在驾驶起来不那么死板,轻易就可控制的漂移状态让我们所有人都爱不释手。最后需要提出的是,X6悬挂系统并不是针对越野所设,它的支撑坚硬有力,所以在坑洼路段很难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另外还有就是安装在尾部保险杠上的雷达探头极易被飞溅的冰雪覆盖,进而引发频繁的报警声响,所以我们也必须不厌其烦地将它手动关闭。
太炸裂了!何小鹏把“满血版”智能辅助驾驶带到12万级了。看完小鹏Mona M03 Max的发布会,我满脑子就一个想法:何小鹏这次是真掀桌子了!开十几万的小鹏就能体验50万级旗舰车型的智驾能力,让竞品“无路可走”。
“电改油”的猛龙昨天出价了,起售15万6千9,才比混动版便宜8千9?现在订能优惠1万,要是有旧车置换还能再便宜1万,优惠完还卖13万6千9 呢,不过这优惠,插混版的猛龙不是也有吗?
大家都知道,宝马最近可是在设计方面大刀阔斧地搞起了革新,正迅速把它那Neue Klasse设计语言推广到旗下所有的车型系列当中呢。这可不是个小动静啊,意味着宝马整个产品线的外观、感觉那都要迎来一场大变革了。
新ET5、ET5T 500多项升级,大家看得见的,什么双层玻璃、ADB大灯、HUD、CDC、横屏之类的,2个点值得说一下,这个横屏体验感应该是更好,就比如看个电影什么的,但单从内饰设计角度上来讲,我个人觉得还是削弱了个性。另外就是这个座椅,我相信,大多数人放弃ET5 ET5T的原因,绝对跟这个座椅坐姿有关,老款我坐过,确实高,新款说是升级了,但好像。。。。看不见的悬架阻尼11档可调,后副车架液压衬套。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款备受瞩目的车——AMG电动性能SUV。这款车基于AMG.EA平台打造,采用先进的800伏电动架构,从平台设计之初就将驾驶动态放在了核心位置。它搭载由英国工程公司Yasa开发的新一代电动机,有双电机和三电机配置,每台电动机可输出高达480马力的功率,顶级车型功率预计轻松超过1000马力,这将使它成为AMG有史以来动力最强劲的公路SUV,甚至超越该品牌最厉害的内燃机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