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发现了星骋的双重性格,那当然要看看星骋的性能表现到底如何。之前我们感受到它在加速方面的优势,而多次测试后,最终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8.54秒,这一成绩在同级自然吸气车型中是绝对的佼佼者,而相比星骋5AT豪华型也要快上几秒,由此足以见得这款6MT变速箱在齿比设定上的优势。
坦白说星骋的油门刹车都有些偏轻,脚感的回馈总不想德系车那样扎实、厚重,但从控制精准度来对比,星骋的反而会更好,没有涡轮延迟,没有加速测试的成绩更多取决于对油门的精确控制;而在制动环节中星骋的表现也非常出色,39.03米的成绩与轮胎刹车盘及前后重心分配都有密切的关系。
刚开始接触星骋总会有种误解,认为方向太轻是路感的缺失,驾驶一段时间后则发现其路感回馈很细腻,过滤了不必要的反冲击力,保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抓地力的回馈。这一特点在绕桩中感受更为明显,因此控制起来显得非常轻松自如,很享受驾控的乐趣。
底盘的调校兼顾了日常使用的舒适性,前段稍微偏软,应对细微振动的过滤,而中后段则表现出十足的韧性,连续的在桩间变线,车身摇摆是渐进的,最终的横向惯量总是在最大侧倾时被止住并吸收,而不是把这种力反弹回来留给下一次的重心转移。
两厢车的优势是灵活,因为驾驶起来不用太多顾忌自己的尾巴,很多人也因此认为钢炮的过弯感觉会更加干净利落,但实质上调校得当三厢车前后配重会更为占优,而这恰恰更利于提升弯道中四个车轮的抓地力表现。星骋的尾箱和后悬都偏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转载能力,但对于提升操控是必要的基础。因此,在绕桩时星骋四个车轮的着地表现都很出色,车身的整体循迹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即便是非常激烈的驾驶,整体仍有非常高的可控性。因为是前驱而且在1、2挡下动力输出比较强劲,油门过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推头,但只要略微收油,车头又会重新回到预计行驶线路,当然这是DSC全关之后的现象,如果完全开启电子稳定控制,极限绕桩时索然无味的。
试完后,我们都努力回忆上一代马3手动的驾驶记忆,感觉似乎是接近的,但是星骋要显得更轻、更快、更准一些,再或许就是我们真的被它乖巧的外表欺骗太深,内心感受已不能磨灭了。
新世代BMW iX3于9月5日在慕尼黑迎来全球首发。与此同时,其中国专属版本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探秘直播,也同步在沈阳开展。
领克10 EM-P将在今晚上市,不少人说它是“Z10 插混版”,19万多元的预售价让不少人觉得偏贵。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正式上市价格能否再降?咱就去4S店问问销售,看他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
朋友们!今天慕尼黑、沈阳两地同步搞大事 —— 新世代BMW iX3全球首发!沈阳还直播探秘中国专属版的研发基地,这排面直接拉满!划重点:中国专属版年内就亮相,2026年量产,纯电党直接蹲住!
今天宝马在慕尼黑搞了件大事——新世代BMW iX3全球首发,沈阳基地还同步直播了中国版的研发生产情况。这款车今年内就会亮相,2026年正式量产,说是宝马电动化转型的里程碑,一点不夸张。
刚扒完梅赛德斯的最新消息,咱就是说——消失N年的G级敞篷车,要!正!式!回!归!了!这消息一出来,我身边开G级的车友直接炸了,今天必须跟你们唠唠这波 “王炸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