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高性能混合动力车在我们的测试环节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让我们从绕桩开始吧。第一次驾驶Q50S Hybrid做绕桩与其他车有着不一样的感受,首先是它的转向系统在运动模式下非常直接和敏感,其对于齿比的主动调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以往测试车型无论是否采用可变齿比技术,在完成绕桩时方向盘基本都需要打到左右各半圈以上。而Q50S Hybrid只需要不到半圈即可完成绕桩,这让首次测试的我们在前两次试跑时有些不太适应。另外,英菲尼迪这套主动转向技术还非常聪明。它对于前轮转向角度的调整在测试过程中也更为明显,我们基本不用考虑车身姿态的变化而对方向盘进行微调,前轮会自己左右摆动来维持车辆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另外,即便将车身稳定程序保持在开启状态,Q50S Hybrid的车尾还是会表现得很活跃,整体表现出的是一种偏向转向过度的姿态。不过,正因为线控转向系统的优秀表现,让它在桩筒间失控并不容易。反复试跑多次并掌握了转向系统的运转风格之后,我们可以非常安逸顺畅的完成测试,这在其他车上是很难体会到的感觉。
Q50S Hybrid在我们的加速测试中,最终用时超过了6秒。看上去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成绩,而这个成绩并不代表这款车的真正实力。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用于测试的美规车型在海外使用的汽油在标号和品质上优于国内;其二,进行测试时的气候条件及路面状况有明显区别。我们的测试场地路面摩擦系数偏低、路面温度也低;还有就是我们在测试起步阶段并没有找到关闭电动机的途径,电动机强劲的扭矩虽然发挥了作用,但随后发动机介入时的衔接部分耗费了一些时间,最终影响到测试成绩。如果在已消除以上因素的环境中进行测试,Q50S Hybrid的测试成绩将会在5.5秒以内。
Q50S与Q50的区别除了名字以外,带有S后缀的车型还对制动系统进行了升级。当然,它并没有采用特别复杂的结构来提升制动性能。在车速达到100公里/小时之后全力踩下制动踏板,首先获得的感受是踏板回馈比3系和ATS软,车辆减速的程度也算不上特别激烈。那它的成绩到底怎样呢?最终测试结果为37.42米,一个可以划入优秀范围的成绩。
Q50的出现宣告着G系列的寿终正寝,Q50S Hybrid则将这款英菲尼迪旗下的运动型轿车带入到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当中。虽然它的行李厢和后排空间或许还有改进的余地,但这些都不影响它成为一辆既快、又充满乐趣并且还足够舒适的运动轿车。
现在,困扰英菲尼迪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给全新的Q50定价。它足够优秀,但对手留给它的价格区间已经被压缩得非常小。要想突围需要足够的智慧,比如让潜在客户觉得比它便宜的车明显不如它、而比它好的对手则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所以说定价是一门艺术,我们也无法妄加揣测。就测试车给我们的印象和之前G系列的定价来看,全新Q50的价格定在45-65万元人民币之间或许比较靠谱。
我的天哪!朋友们!丰田又又又有出新车了,看看这凯美瑞(雪花屏退场)!好吧不开玩笑了,这可是台货真价实的改款雷克萨斯IS,但你还真别说,这前脸也和凯美瑞太像了吧,设计师这是躺平了吗?
9月8日,深蓝L06首发亮相。这款定位为“长续航磁流变激光智能轿跑”的新车,搭载了与法拉利296 GTB同款的京西集团第四代磁流变悬架系统,能够实现毫秒级响应,精准调节悬挂阻尼,做到“飞坡不跳、过弯不偏”,底盘质感媲美百万级豪车。
在9月9日至14日的2025慕尼黑国际车展(IAA)期间,MINI将巴伐利亚的历史街区打造成了MINI专属的闪耀舞台。两款独家的全新MINI JOHN COOPER WORKS特别版在伦巴赫广场进行了全球首秀,诠释MINI品牌的独特魅力——赛场的轰鸣声和个性的生活方式。而在马克斯·约瑟夫广场的开放空间,MINI把慕尼黑的历史广场改造成了伦敦街头:地铁口、米字旗、潮流氛围齐上阵,甚至还原了电影《偷天换日》中MINI冲出地铁口的经典场景。浓厚的历史气息和英伦式幽默在此交织,仿佛把伦敦的脉动搬进了慕尼黑的心脏,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属MINI的活力。
当大家都把目光锁定在近期发布的宝马新世代iX3、奔驰全新GLC纯电版车型上时,奔驰的又一款畅销车型也在悄然的蓄力中!那在此我就不多卖关子了,没错它就是奔驰全新C级纯电版!
宝马新世代BMW iX3,于9月5日在慕尼黑迎来全球首发。与此同时,其中国专属版本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探秘直播,也同步在沈阳开展,这款深度契合中国市场需求打造的车型,将于今年年内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宝马集团研发董事普斯特博士日前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他表示中国是宝马全球创新核心。公司将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世代”车型,深度融合本土生态并针对后排舒适性进行专属优化,全面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