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奇骏VS丰田RAV4:四驱系统/雪地脱困对比
奇骏所采用的四驱系统跟上一代车型没有区别,还是那套可靠的适时四驱系统,依靠中央多片离合器式限滑差速器来实现前后扭矩分配,而轮间限滑则通过四轮电子辅助制动系统来实现。奇骏可以通过中央旋钮手动选择三种驱动模式,分别是2WD模式、AUTO模式、LOCK模式。2WD模式为前轮驱动,日常驾驶更省油;AUTO模式下一般情况默认是前驱状态,但传感器监测到各个车轮的转速差也会适时向后轴分配动力;而在LOCK模式下前后轴动力输出分配理论上可以固定在50:50。
RAV4同样是用多片离合器做中央差速器,也是以前驱为主的适时四驱系统,只有前轮打滑时才分配扭矩到后轮,它的轮间限滑功能同样由四轮电子辅助制动来实现。RAV4的四驱系统拥有一个LOCK模式,启动之后会把中央多片离合器完全压紧,理论上可以实现前后50:50的扭矩分配。只要车速保持在40km/h以下,就可以长时间以这种锁定的状态行驶。除此之外RAV4还有一个SPORT模式,这种模式下四驱系统会主动把更多扭矩分配到后轮,来帮助车辆更好的加速。
天然的雪地坑沟比滑轮组更能检验四驱系统的作用,而且也更符合北方用户使用此类城市SUV四驱的用途。既然两车都是以前驱为主的适时四驱,我们就人为的让车辆前轮陷入雪沟中,测试被分配到后轮的扭矩能否帮助车辆脱困。
将使用2WD模式奇骏前轮陷入雪沟后,动力随着空转的前轮全部浪费,自然无法脱困。在使用AUTO模式或是LOCK模式下,一部分扭矩被分配至两个有附着力的后轮,前后轮的转速差别不大,有附着力的后轮推着奇骏得以脱困。由此看来,强度不大的轴间扭矩分配测试难不倒奇骏。
斜着通过雪沟人为让左前轮和右后轮陷入没有附着力的困境,以此模拟交叉轴的局面,更能检验车辆的轴间扭矩分配和轮间限滑能力。当对角线的车轮几乎没有附着力,而右前车轮附着力也较低时,奇骏在2WD固然无法脱困,而在AUTO模式下,虽然车身有向前的趋势,但也有大部分动力从空转的左前及右后轮流失。这样看来,AUTO模式下奇骏轮间限滑能力有限。切换至LOCK模式,在前轮几乎没有打滑的情况下奇骏即成功脱困,有附着力的车轮释放的扭矩充足,轮间限滑作用明显。
奇骏2.5L冰雪脱困测试
RAV4的四驱控制只有自动模式和LOCK两种模式,将前轮陷入雪沟附着力降低后,使用自动模式时,前轮只是经过了轻微的打滑就将扭矩分配到后轮,虽然后轴被分配到的扭矩比例不大,前后轮有着明显的转速差,但车辆仍能成功脱困。这样看来,在自动四驱模式下,RAV4能快速的向后轮分配扭矩。
在斜向通过雪沟模拟交叉轴的测试中,RAV4的对角线车轮几乎没有附着力时,大部分动力从RAV4的左前轮和右后轮浪费。与奇骏的情况一下,在四驱自动模式下,RAV4的轮间限滑能力也十分有限,电子辅助制动不能刹住打滑一侧的车轮。切换至四驱锁止(LOCK)模式,车身依旧没有向前的趋势,扭矩全部从打滑的对角线车轮流失。这种现象无论关闭VSC与否,都会存在。RAV4在四驱锁止模式下的轮间限滑能力与四驱自动模式下基本没有区别。
RAV4 2.5L冰雪脱困测试
初见传祺向往 S9 乾坤系列,其独特设计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大饼轮毂的沉稳质感、细节处双色车漆的精致处理,再到流畅的车侧线条,初见时甚至会让人联想到高端车型的设计语言。若说 “番禺揽胜” 已为众人熟知,那么这台传祺向往 S9 乾坤系列,不妨称它为兼具实力与诚意的同级新选择。
亮点1:240L前备舱!之前都说什么坐在车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忒俗!现在您就坐在这前备舱,抽着茄子钓着鱼。我不知道您家孩子现在还用不用婴儿车了,有的话直接塞塞塞。
V23S版这车很快就会上市。亮点1后视镜面积加大,脚踏加厚,马力由211匹升级到455匹,可以PK小米YU7了,并且这个车车重只有1.96吨,这样的一个推重比,妥妥的性能钢炮了。但好像全系都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了。
万万没想到,特斯拉Model X车主,被马斯克整“破防”了!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国家工信部公示了特斯拉Model Y L车型的申报信息,因为其尾标里有3个Y,所以很多人把它看作是Model Y的加长版。
那理想i8已于7月29日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了Pro、Max以及Ultra三款车型,市场售价分别为32.18万、34.98万以及36.98万元,老用户复购还将额外提供1万元的现金补贴,而Max以及Ultra两款车型,首销期内还将提供价值3万元的VLA司机大模型终身免费使用权,那这个司机大模型,我也会在后期慢慢道来,这个价格你们觉得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