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混动,用车成本低无疑是重要原因。为了找出哪款车最省钱,我们对凌派锐·混动、卡罗拉双擎和e-POWER轩逸进行了油耗测试和成本调查。其中,油耗测试由城市低速和城际高速两部分组成。
测试全程使用经济模式,并将挡位切换至B挡(若车辆支持)。具体来看,卡罗拉双擎的驾驶模式、D挡/B挡可自由搭配,故测试时选择经济模式+B挡。e-POWER轩逸提供D挡和B挡,但经济模式只允许使用D挡,无法使用B挡。凌派锐·混动有经济模式,但不提供B挡,只能通过减速拨片调节能量回收力度。
测试期间,三辆车保持编队行驶,领队车型轮替,尽可能避免不同测试者驾驶风格对油耗的影响。三台测试车辆的行驶路线完全相同,但表显行驶里程略有出入。公平起见,我们用表显行驶里程的平均值作为油耗测试的里程,用于计算平均油耗。最终,e-POWER轩逸以0.1L/100km的微弱优势击败凌派锐·混动,拿下城市组第一名。卡罗拉双擎被对手们拉开了差距,城市低速油耗超过5L/100km。
城际高速油耗测试中,卡罗拉双擎终于翻盘,以5.1L/100km赢得比赛。比起本田i-MMD和日产e-POWER,丰田THS具有更强的“油车特性”,油耗优势体现在中高速区间。受限于结构,e-POWER轩逸和凌派锐·混动不太擅长高速巡航,城际高速油耗攀升到5L/100km以上。
城市通勤是混动车主的高频场景,长途自驾比例则偏低一些。我们以70%城市、30%高速的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出三款混动家轿的综合平均油耗。e-POWER轩逸夺得第一名,综合平均油耗为4.2L/100km。凌派锐·混动以微弱差距屈居第二,虽败犹荣。卡罗拉双擎受城市油耗影响,综合平均油耗未能进入“4L俱乐部”。
测试当日,北京地区中国石化直营加油站的92号汽油价格为8.05元/L。据此计算,e-POWER轩逸的综合燃油成本为34.2元/100km,能耗成本看齐同级别纯电动车(按2元/kWh公共充电费用估算)。凌派锐·混动紧随其后,综合燃油成本仅比e-POWER轩逸高了0.7元/100km。每行驶100km,卡罗拉双擎要比凌派锐·混动、e-POWER轩逸多花费7元左右。假如每年行驶20000km,卡罗拉双擎的燃油费用将比竞品多出约1400元。
测试期间,我们以潜在消费者身份,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东风日产经销商,调研终端优惠和保养成本。目前,三款混动紧凑型车均有一定的优惠。其中,凌派锐·混动现金优惠1.5万元,卡罗拉双擎现金优惠1.2万元。e-POWER轩逸在8000元现金优惠基础上,额外提供5000元置换补贴。
从行情变化趋势来看,卡罗拉双擎终端售价相对稳定,潜在车主不必苦等底价。凌派锐·混动中期改款不久,优惠力度有所回收,对该车感兴趣的消费者不妨再观察一段时间。e-POWER轩逸上市最晚,目前优惠力度较小,后期政策还要看销量是否出现起色。
混动技术相对复杂,保养成本怎样?从调查结果来看,读者朋友们大可不必担心。e-POWER轩逸养车成本最低,3年/6万公里保养费用仅为2957元。该车的官方建议保养周期为10000km或6个月,长于燃油版轩逸的5000km或3个月,直接降低了保养支出。
卡罗拉双擎的保养周期同样为10000km或6个月,但单次保养费用略高于e-POWER轩逸。经过计算,卡罗拉双擎的3年/6万公里保养费用为3408元,在横评车型中位列第二。凌派锐·混动的保养周期为5000km或3个月,为另两款车型的一半,长期保养费用水涨船高,排名末位实属意料之中。
三款混动车型有着相同的整车质保,3年或10万公里是合资品牌的惯用政策。电池质保方面,凌派锐·混动最为慷慨,10年或20万公里基本涵盖了首任车主的使用周期。卡罗拉双擎和e-POWER轩逸提供8年电池质保,质保里程则有所不同。作为后来者,e-POWER轩逸理应拿出更大诚意,用质保消除普罗大众对混动技术的疑虑。
综合燃油成本和保养成本来看,e-POWER轩逸是此次横评中用车成本最低的车型。凌派锐·混动油耗表现同样出色,不过其保养周期较短,长期保养费用偏高,综合用车成本惜败给e-POWER轩逸。卡罗拉双擎保养费用较低,但这无法掩盖城市油耗高的弊端,用车成本高于前两位选手。
在此次横评中,三款混动紧凑型车各显神通,展现出不同的性能特点。从结果来看,横评车型各具优势,但也有着相对薄弱的部分。就让我们按照品牌拼音顺序,对测试车型的优劣势加以总结。
凌派锐·混动去年完成了中期改款,产品力小有提升。空间表现是其最大优势,乘坐空间比肩中型车,储物空间则让人联想起MPV。动力方面,该车延续了本田i-MMD的传统优势,静止加速和中途加速都是最快的,“锐·混动”名副其实。不过,这款车的减振舒适性不及预期,整体感和隔绝感都比较一般。至于油耗特性,凌派锐·混动更适合城市行走,而不是高速奔袭——纵使i-MMD具备发动机直驱功能。
卡罗拉双擎拥有顶流级别的口碑,是国内最畅销的油电混动(HEV)紧凑型车。它延续了丰田的中庸法则,将均衡作为杀手锏,可谓老少通吃。比起两位日系竞品,卡罗拉双擎底盘质感更显厚重,甚至有了些欧洲味。动力方面,丰田THS驾驶感受全面,堪称混动界的样板间。然而,在对手们日益强大的今天,这套1.8L THS I终究露出了疲态,油耗表现没有优势。想要赢得棋局,引进1.5L THS II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若以“键盘”论英雄,e-POWER轩逸恐怕没什么优势。假如只看参数表,三缸、小排量很可能成为劝退项,但测试结果恰好相反。e-POWER轩逸拥有较强的动力、最低的油耗、最佳的隔音,其他方面也能居于中游。当然,底盘舒适性相对薄弱也是不争的事实,留下了小小的遗憾。综合来看,e-POWER轩逸均衡而不乏亮点,成功上演了一出“长江后浪推前浪”。e-POWER引入国内最晚,却对国情有着独到理解,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编辑点评:
比金钱更珍贵是知识,比知识更珍贵的是油价。身处高油价时代,追求低成本用车,混合动力或许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与纯电动车相比,混动车型没有续航焦虑,不需要改变使用习惯。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混动车型油费减半(城市工况),部分车型还有着更低的保养费用,帮车主节省了用车开支。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近年来,众多参与者进入混动市场,打破了曾经的垄断局面。仅就混动系统而言,“越新越强”定律逐渐形成,后来者快速蚕食着旧霸主的地盘。除日系外,中国品牌也积极发力,推出了许多素质出众的混动产品。当市场步入良性竞争,最终受益的一定是消费者。
精彩内容回顾:
日前根据海外媒体曝光的最新消息显示,品牌旗下Land Cruiser FJ车型,目前已由今年三季度推出至2026年初首发,预计最快将于明年上半年陆续开售。同时新车也有望在后期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并有望同步推出三种不同动力车型供消费者选购。
根据丰田官方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丰田改款的Tacoma皮卡车型销量猛增188.2%,达到 23,949辆,前三月销量增长了177.5%。其市场销量仅次于RAV4(41,509辆)和凯美瑞(29,661 辆),甚至超过了卡罗拉(21,495 辆)。
根据通用汽车一季度销量数据显示,集团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6.7%,总交付量达到693,363辆。其中雪佛兰品牌一季度售出443,564辆汽车,同比增长13.7%;GMC品牌销量增长17.6%、凯迪拉克品牌销量增长17.8%。而别克汽车销量增幅接近40%,成为集团旗下一季度表现最佳的品牌。
根据福特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Mach-E(电马)的销量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1%,总交付量从9,589辆攀升至11,607辆。而经典的福特野马双门版车型,销量下滑31.6%,从13,707辆降至9,377辆。同时Bronco的注册量猛增了35.4%,至32,595辆;Bronco Sport销量涨幅5.7%,至33,363辆、Escape(锐际)销量涨幅2.1%至37,357辆。
全新探岳L凭借机械质感与科技配置的深度融合,为偏爱传统驾驶乐趣的燃油车拥趸们提供了“智能+机械”双轨并行的终极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