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开始:
1983年开始正式在上海大众投产的桑塔纳(最初是以CKD模式)拥有当时世界先进的整车技术(以至于日产汽车也以组装的方式在日本生产销售,并将其取名为“M30”)。尤其是在油耗、耐用性以及乘坐舒适性方面相比当时几款东欧和国产车型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在改革开放最如火如荼的时期,它在各个场合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许多年之后,仍然会有人认为桑塔纳就是“VW”,“VW”就是桑塔纳。于是,途观、速腾们躺着也中枪了。时间也许能改变因其本身的特性所引起的误解,但" 桑塔纳" 却不可避免的被牢牢印在了比90后年长的所有人的脑中。在我们慢慢形成的汽车文化、逐渐积累的汽车积淀中,桑塔纳因其承前启后的历史角色和前所未有的深入人心而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它就像是AC米兰队永远的队长——巴雷西一样。退役了,但“6”这个号码,却永远封存,只属于他。
对于当时的驾驶员来说,没有什么事能比坦然自若地将车开到150公里/小时更高兴的了。他们的那双沾满油渍、专门用来修车的劳动手套也可以安然下岗了。当然, 冬天时清晨加水,晚上放水的规矩也就此作古。桑塔纳让每一位令人羡慕的驾驶员都意识到了我们与国外汽车工业水平的差距,在当时那样一个媒体并不发达的年代,口口相传让桑塔纳成为了神车。其实与我们当时落后技术下所小批量生产出来的车相比,它根本就是一辆神车。
面对刚刚打开窗口,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的我们,大众能将几乎原汁原味设计和整车制造技术引入国内(当然,这也是其能够战胜其它竞争者从而获得政府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足以证明了他们的诚意和战略眼光。现在你一定已经知道,桑塔纳就是帕萨特B2,当时德国大众在战略技术上放弃后置发动机,并将动力总成改为前置前驱仅10年时间,但并没因此而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保留,这当然也是桑塔纳能够成为常青树的原因。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桑塔纳也许会认为它古板有余而活泼不足。但就当时来说,它的车身轮廓、大灯与尾灯的细节处理以及钣金工艺和漆面质量都体现出了令人感叹的工艺水平。内饰的布局同样开拓了人们的思路,换档座的质感和仪表板的设计几乎让人在心中树立了标准,直到后来的奥迪100诞生。即便进入到90年代,桑塔纳还能够广泛的受到欢迎,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其出色的耐用性和乘坐空间,这让它更多的时候开始扮演了二线城市的政府或商务用车角色。也许,正是因为它在这方面的“误打误撞”才让大众汽车确认了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用车习惯,为后续的一些重要车型的开发、设计打下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桑塔纳成为了前辈和传奇,但它依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发挥着余热。怀有理性购车的人群依然将它作为重要的候选车型,尽管设计落伍了,技术落后了,但桑塔纳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品质以及便利的维修售后条件仍然是别的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这一点,它从未改变。
一个时代的开始
田先生的这辆行驶里程将近40万公里的桑塔纳几乎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龄,每年都需要验车2次,每次验车还都需要费一番周折。越来越苛刻的环保法规让它成为了被时代淘汰的产品。但时间所累积的不仅仅是“伤病”。更多的还有感情,这让它成为了几乎无法丢弃的朋友。
纳米06首创“天地门”,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下门展开是1200×900mm承重平台。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踏乎的,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
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换壳版eπ007”。它俩底盘核心参数,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懂的人都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但网友不吝这个,毕竟两车轴距一样,尺寸就差几厘米,说是“巧合”,确实牵强了。
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叠加上市权益,卖28.99万起,顶配还不到40万,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友商这些“9字辈”的理想L9、问界M9、腾势N9都卖多少钱?你让他们怎么卖?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这么一看,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
奥迪E5 Sportback的面世,标志着奥迪在华战略进入新阶段。未来,品牌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攻势:计划至2027年累计推出14款新车型。
全新揽境的焕新,本质是大众对家庭出行需求的深度重构——它不再只是一台“能装”的SUV,而是通过空间、智能、动力的全面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