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它这套混动系统的基本结构:这台SUV的混动系统为P2结构,即电动/发电机布置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通过一组离合器同发动机相连。这样的布置方式同目前欧洲大部分主流混动车型结构相同。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这套系统中电机功率仅为15kW(20Ps)。这就意味着电力驱动车辆时仅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套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很紧凑,15kW(20Ps)的电动/发电机集成在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
像其他混动车型一样,楼兰混动可以通过仪表盘监测混动系统的工作状态。
同这套混动系统搭配的是日产经典的CVT变速箱,为了配合混动系统,液力变矩器由离合器取代。
在加速测试中,坐在楼兰混动这个大块头内的感觉就是“不疾不徐”,你很难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但是得益于电机系统、机械增压发动机以及CVT变速箱的共同配合,整个加速过程中有着持续的动力输出,并且8.27s的成绩对于这样一款接近2t的大个头来说已经足够令人满意。
楼兰的加速能力:它对于弹射起步并不太感冒,同时踩下油门刹车踏板之后,转速被限制在2000rpm左右。起步之后变速箱会将发动机转速提升至最佳扭矩区间,整个过程出力十分均匀。
最终0-100km/h加速用时8.27s,官方9.1s的成绩显然有些保守。
全力刹车时,可以看到由于较长的悬挂行程和较高的车辆重心,显示出明显的“俯冲”状。
搭配邓禄普Sport Maxx轮胎,楼兰混动100-0km/h的刹车距离在41.5m。
在日常驾驶时,这台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轻松”:首先它的方向盘转动起来非常轻盈,这对于女士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代价就是它的回正力矩也同样不大,同时它打满需要3圈半,这些对于喜爱驾驶的人士来说并不算一个好消息。
这套混合动力系统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归于“轻混”的范畴:由于电动/发电机功率仅为15kW,这就决定了它单独驱动车辆的机会很少,同时并联结构也决定了这套系统并不能够灵活控制发动机转速——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发动机仍然是驱动车辆前进的主要力量,电动/发电机则充当了辅助发力以及动能回收的功能。当然,这台电机可以在全力加速时提供额外160Nm的扭矩,瞬态响应的特性也提升了楼兰混动的加速表现。说到大家关心的油耗:从工信部给出的数据来看,它的综合油耗比装备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非混动版车型低了0.5L/100km,但是8.2L/100km的数据相比竞品来说优势并不明显,在我们的测试过程中,它的油耗徘徊在10L/100km左右,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也注定不会拿到高分。
楼兰混动搭载的这台代号为QR25DER的机械增压发动机脱胎于天籁上的那台QR25DE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伊顿的机械增压装置。相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的优势在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足够压力的新鲜空气,免去了涡轮废气建压的过程。表现在行驶中,就是整个加速显得十分线性,并且这台发动机提供的180kW(245Ps)的最大功率以及330Nm的最大扭矩,结合电动机的输出,令它在城市中游弋显得信心十足。
楼兰混动的发力过程十分线性,丝毫没有装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对手那样突兀的感觉,同时机械增压带来的330Nm的扭矩也令这个“胖子”在加速时显得轻盈了许多。
说到车辆的NVH性能,楼兰混动达到了这个级别优秀的水准。首先,车辆对于各种噪声的隔绝效果很好,关上车窗,车内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惟一的一点不足可能应该归咎于轮胎:这套主打运动的轮胎在行驶时会传递不少路面信息到车内。在底盘设定上,可能大家从之前的刹车测试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它的悬挂系统行程很长,并且也是偏向舒适的设定,在面对任何坑洼都可以很柔和地过滤掉,但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有些震动过滤得并不干脆,带来的余振多了些。
今年比亚迪的新车真是一波接着一波,感觉就没停过,昨天海洋网的中大型SUV海狮07 DM-i也上市了。猛地说海狮07 DM-i,你是不是有点懵?不知道这车啥定位?其实这车就是王朝网唐DM-i的“兄弟”车型,也就是以前的护卫舰07 DM-i,以后海洋网的SUV都改叫海狮了,后面数字区分尺寸大小。
理想你这是想让司机都下岗啊!大家端到端大模型都还没研究明白呢,你就已经弄上司机大模型了?昨晚,李厂长又搞事情了,在第二季的AI Talk 上,着重讲了什么是VLA司机大模型,直接把我看呆了。
首先这车终于有姓名了,叫ELEXIO,据说是由北京现代团队打造的,合资公司主导,不是直接从海外弄过来的,模式上类似东风日产的N7。
如何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与服务体验,将是零跑从“技术先锋”迈向“主流品牌”的关键跨越。
比亚迪海狮 07 DM - i 这款备受瞩目的全新中大型 SUV 即将在5月8日正式上市,那就让我们一起提前来了解一下这款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