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的武装,CT5才是精髓
凯迪拉克为CT5准备的装备,不只让CT4眼馋,甚至在CT6上也未出现,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凯迪拉克似乎在偏心自家的这个“二儿子”,LSD机械式限滑差速器、MRC主动电磁感应悬挂、前对向四活塞Brembo刹车系统、4条米其林PS4S高性能轮胎以及更胜一筹的账面数据,让这款凯迪拉克首款采用云电子架构的车型,拥有了更多动态性能上的光环。
不可否认,原本为年轻家庭而准备的CT5凭借着OTA技术的支持,拥有了更长的生命周期,但更无可置疑的是,CT5就是这么有实力,让所有接触过它的人都赞不绝口。在一系列硬件装备的加持之下,CT5紧绷而激进,显然也也是这个级别不可多见的仍在追求操控的中型车。
由于在此之前,我们评测组的同事们已对凯迪拉克CT5进行了充分且详细的测试与体验,因此本文就不过多占用篇幅介绍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下方回顾图进行阅读。
即便是入门级,CT4仍然是位“燥物者”
如果说CT5表现的是均衡,那么CT4就是在追求“原味”了。更短的轴距让它拥有了更多的先天优势,而在广德试车场内的小型赛道内,CT4也让我罕见地产生了舍不得下车的念头,虽然在上车的那一刹那,车内的质感让我有些抗拒(毕竟是从CT6换到CT4上),但从我踩下油门那一刻开始,CT4就剥夺了我所有的注意力。
在这条小型赛道中,频繁的弯道毫无保留地将CT4底盘与转向的优势呈现给驾驶者,同时更紧凑的车身也让CT4更加灵活,在桩间的穿梭十分从容,虽然ESC无法关闭,但它介入的时机十分巧妙,系统会允许车尾出现轻微滑动,只有当角度过大时,ESC才会以适当的力度进行介入,这种体验的确是前驱车无法享受到的乐趣。
虽然没有电磁悬挂的辅助,但CT4厚重的底盘质感仍然提供了出色的侧向支撑,整体的悬挂行程并不算长,并且车身的反馈十分迅速,尤其是它的支撑性并非靠“生拉硬拽”获得,韧性十足的底盘质感,即便是途径减速带时,轮胎也能保持很好贴地表现,同时也没有多余的弹跳。
CT4的转向手感同样厚重,不过力度没有CT5那么直接,尤其是在初段时的表现。即便有人认为它电子味很重,但相信大家也不会否认它精准性表现,尤其是配合较快的驾驶节奏时,转向系统丝毫不会拖累底盘的效率,整体的操控性表现十分出色。
至于这套2.0T+8AT的动力系统,表现倒是十分沉稳,动力输出平顺且直接,不过,相比底盘质感没有那么突出。8AT变速箱的逻辑也很擅长将转速拉高至3000转以上,即便是在舒适模式下,因此,它也能够给驾驶者留下动力充沛且油门响应灵敏的印象。
在连续的山路路段中,脚感偏硬且行程较短的刹车系统,能够让驾驶者很好地控制住车辆,不过,由于电子刹车与真空助力泵刹车的脚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驾驶者稍微适应一下。
短暂的体验,我们仍能感知到凯迪拉克后驱家族在操控性能上的魅力,而这也足以证明CT车系在特点上的鲜明。直指BMW的它们,在寻求错位竞争的市场上,似乎已经精明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编辑点评:
周围不少凯迪拉克的车主,都是由于“意识形态大于产品本身”而选择了凯迪拉克,但在接触之后,都大概率地感叹“如获至宝”。虽然,终端市场的价格走向,让凯迪拉克背负了“以价格换市场”这样的质疑,但对消费者而言,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纯粹的运动体验,难道不是一件超值的事情吗?好在,国内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懂得这个道理了。
精彩内容回顾:
今天咱唠唠大众关闭南京合资工厂这事儿。这可不是简单的关个厂子,背后藏着诸多细节,咱们接下来就敲重点说说这事。
我真是服了奔驰了!你看看现在国内某些品牌的碰撞测试,除了基础的碰撞,就是卡车碾压啥的,把消费者的用车场景“往*里弄”,而你却弄得这么“低调”。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今时今日,全球主要国家早已开始针对燃油车出台排放法规限制,同时给予新能源车鼓励,来自吉利集团的雷达地平线EM-P正是国内新能源皮卡代表车型之一。传统燃油车对高原生态破坏严重,而雷达地平线EM-P作为科研指定用车承担往返珠峰核心保护区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为了验证雷达地平线EM-P的强悍实力,针对高海拔极端场景进行了续航、馈电油耗以及满载爬坡三大专项测试。
最近梅赛德斯又有新动作了,奔驰全新GLC纯电版车型马上要在慕尼黑车展亮相了!现在预热搞得挺热闹,首席执行官都亲自下场试驾伪装车了,透了不少有意思的信息,那我跟你们好好唠唠重点部分。
法拉利Roma的确是年轻富少以及精英阶层的第一台性能车,新车于2019年正式推出,至今已上市销售了6年之久,让我想想看也改迎来中期改款工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