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惊喜的是2009款凯迪拉克CTS-V仍然非常迅速,通用随着CorvetteZR1的推出后便制造了这款发动机。但是凯迪拉克没有赛道优势的干油池油路系统,因为它并没有真正倾向于赛车(虽然它在纽伯格林Nordschleife赛道的单圈时间还不到8分钟)。与ZR1的增压机相比,虽然CTS-V配备了更小型的EatonTVS增压机(1.9升排量)和单路冷热交换机,对于CTS-V重4,300磅的车身来说它仍然是一件很重要的部件。
凯迪拉克不太自信的地方是转弯性能,但在这里它也已经被证明为是世界级的先驱车型了。感谢磁性驾驶控制带来的优势,CTS-V能够拥有更加宽泛的驾驶和操控能力范围。这些反应迅速的控制器能够被设置为旅行或运动模式,并且拥有瞬间改变驾驶需求的能力。这一系统并不是全新的,凯迪拉克自从SRX混合车的推出时便开始进行使用。但此系统最近却得到了许多重大的更新升级,更加冷静(赛道驾驶的优势)、技术重复指令的回应更加迅速(要归功于改进的车身流畅性和系统软件的升级)。
CTS-V的车身控制性能很好,而且它不会像普通配备硬且窄轮胎的车子那样将驾驶的冲撞粗糙感传递至车内。天啊,CTS-V以71.1英里/小时的速度绝对的飞过了我们的障碍赛道。
我们想到的唯一一部速度更快的车子便是宝马M3,运动轿车版也能够比凯迪拉克的速度快不到1英里/小时。M3车身短11英寸,窄1英寸(关系到障碍赛道)。在其他相似的豪华运动轿车中,只有莱克萨斯IS-F和奥迪RS4能够接近CTS-V的速度,它们的性能分别为70.2英里/小时和70.5英里/小时。驾驶风格相对硬朗的奔驰C63AMG只能够达到68.6英里/小时。
其他任何与CTS-V同型号的车子都遭到了重创:M5一次为69.2英里/小时,另一次是68.4英里/小时;CLS63仅为64.4英里/小时。
需要提醒你的是,并不是每一次展示凯迪的性能都是那么成功,归根结底它还是一部很重的机器。它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敏捷,但是它的悬挂结构调谐的很好(我们认为旅行模式更快一些,运动模式使车子尾部动作过于灵活),而且米其林的轮胎抓地力极强。
现在一定要支持我
凯迪拉克以平均值0.92G的最大侧向加速度吸纳刹车踏板。只有两款运动轿车能够匹配或是超越这一数字的是M3轿车和IS-F,而且两倍车都配备了米其林PilotSportPS2轮胎,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偶然。这些车的官方数值均为0.93克,但是奔驰AMG轿车在0.88至0.89G。我们没有见过M5达到比0.84G更好的成绩。RS4在配备PS2时能够控制在0.90G,配备其他轮胎时成绩更好。
米其林公司预订在正常道路驾驶下能够支撑18,000至20,000英里,能够帮助提供相当惊人的刹车距离。我们的测试车配备了选装的赛道刹车套装,这一套装能够通过红色的卡钳和无孔刹车碟片来进行辨识。轮胎和刹车套装的组合给2009款凯迪拉克CTS-V带来的测试结果是109英尺内60英里/小时的刹停结果。
在这一点上只有M3轿车能够打败凯迪拉克,它拥有真正惊人的104英尺刹停距离。其次居于榜单上的便是IS-F,112英尺,最长的刹停距离是CLS63的118英尺。为了更好的做出判断,在此列出拥有世界上最佳刹车性能的保时捷911CarreraS的数据——103英尺。
凯迪拉克称标准刹车——即前部六活塞Brembo卡钳和后部四活塞卡钳配置——应该能够在同样的距离内让CTS-V刹停,但是不会像赛车刹车那样拥有很好的抗热性(这着实是特殊的刹车套装的宗旨所在)。的确,刹车距离在几次重复后的确有所减少。
宝马这次真的要搞事情了!当国内新能源车企还在纯电和插混里卷得头破血流时,宝马直接甩出王炸 ——全新氢动力X5,2028 年可能就要杀进中国市场!这波操作,绝对是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降维打击!
最近奔驰 EQE 轿车与EQE SUV计划2026年停产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 —— 这两款车型2021、2022年才陆续发布,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今天咱们就客观梳理下背后的逻辑,也结合国内市场聊聊实际情况。
2025年8月29日,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亮相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至境”家族轿车、SUV、MPV三款先导概念车联袂登场。它们基于别克百万级“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打造,不仅是对“至境”品牌量产车型的预演,更彰显了别克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储备与前瞻布局。未来8个月内,别克将推出5款基于“逍遥”架构打造的全新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即将面世的别克至境L7智能豪华轿车。这标志着别克品牌正以先锋科技为“利剑”,在智电新征程上加速发力,通过全球造车底蕴叠加本土创新智慧,持续引领合资2.0时代。
小鹏全新P7卖21.98-25.98万,还有一个30.18万的鹏翼版。起步价比老款P7降了4千元,比P7+高了1.1万元。全系标配800V平台、5C电池、双腔空悬、可变阻尼、HUD等,这入门版就很有性价比了。
说到燃油车想省油,想省点用车成本,大家一定会说了:“加块电池不得了”。理是这么个理,但这背后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售后成本,哪样不要钱?兜兜转转,最后还得消费者买单,背着抱着一边沉。那有什么相对来说比较可取的方法呢?答:换成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