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尽管如此,档位的设置与引擎转速的匹配契合的非常完美,提供了强劲的直线加速性表现和换挡性能。官方公布的Z4 sDrive35is 0-60英里/小时(约合96公里)加速时间仅为4.7秒,比保时捷Boxster S快0.5秒。不仅如此,虽然这辆全新BMW Z4让你专注于档位切换,但它的加速性仍无与伦比。无论是什么转速或档位,总是能不断的持续加速。在达到电子限速后的最高时速250公里之前,这款车的加速性可以与任何一款宝马车相媲美。
当然,2011款宝马Z4 sDrive35is绝不仅仅是对引擎进行了重新调校。它的转向系统,车身控制,抓地力和整体反应加在一起都与Z4 sDrive35i完全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你甚至怀疑这两款车是基于同一平台吗?
宝马Z4标配的电子辅助转向也进行了调整以便使sDrive35is能具备比Z4 sDrive35进一步增强的厚重感并提升其回馈水平。在车辆过弯时转向轻重刚刚好,无论是慢速穿过街道还是高速在开放路面行驶转向反应都很锐利迅速。
宝马还彻底改进了Z4大量使用铝制材料悬挂的动态特性以提供sDrive35is更凌厉的操控,而这恰恰是追求激烈驾驶,并从中获得乐趣的消费者所追求的,同时也是每一个拥有Z4的消费者所希望获得的。麦佛逊支柱式前悬和多连杆后悬在更坚固的前后平衡杆加持下得到强化,加上更硬的弹簧和重新调校的阻尼使整车动态行驶性能更趋运动化。
宝马对底盘所做的最大改变是,一旦车辆加速到极限时,车辆的稳定控制系统不会过早进行干预——至少在干燥路面上是这样。Z4 sDrive35is仅仅是继续工作,按照你的意愿完成各项任务,而不会出现任何令人担心的苗头从而迫使你收回油门。即使是在高速转弯过程中,它仍然体现出非凡的能力,并表现出完全可以应对一切难关的勇气。
这款车的操控娱乐性也非常突出。按下变速杆旁边的运动+模式按键可有效地脱离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羁绊,可以为那些愿意沉溺于转向过度的人提供一个很好的享受机会。
但真正令人钦佩的成就是宝马的悬挂系统工程师成功的让Z4 sDrive35is在不损害行驶性能的同时提供干净利落而吸引人的操控性。是的,这款Z4的行驶感更硬,不像sDrive35i那么柔顺,但35is即使是在最极端的运动+模式下也能将电控阻尼设置保留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今儿这台四驱版,零百实测应该是7秒多,但单电机后驱就得11秒多了,好像连1.8L的雷凌都跑不过,这车看着小,但它真不小,轴距2米7,四个轱辘长在了四个角上,可爱吗?今儿这台四驱版,零百实测应该是7秒多,但单电机后驱就得11秒多了,好像连1.8L的雷凌都跑不过,可爱吗?
说到越野,就免不了要谈一下大梁。深蓝G318和哈弗猛龙Hi4都是承载式车身,都不带大梁,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驾乘的舒适性。BUT,没有大梁就不能越野吗?NO,没有大梁我们就要看另外一个参数,扭转刚度。
乐道L90开启预售了,BASS方案19.39万,整车27.99万,说是预售,但最终的售价应该大差不差,就是这价儿了。车长5145mm,900V高压平台,永磁+异步电机,电驱做小空间打大。说到大,L90最值得说的就是这个前备厢,240L。
自福特纵横正式引入烈马(Bronco)车系以来,越野圈的老炮和潜在买家似乎找到了久违共鸣:他们有了相同的选择——烈马(Bronco),即便是在中国潜心经营超过15年的Jeep也黯然失色。丰富的原厂车型选择,更专业、更纯粹、更好玩、更强大,烈马(Bronco)在专业越野市场的定位和单车售价都形成了“一种是福特烈马、另一种是其它”的事实。
今天咱唠唠大众关闭南京合资工厂这事儿。这可不是简单的关个厂子,背后藏着诸多细节,咱们接下来就敲重点说说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