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升级 底盘延续了传统
哇,入挡手感不错哟
新奥拓用上了铃木新的发动机K10B,和老款车型的F系列发动机对比,动力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内,K系列发动机最早出现在昌河铃木的北斗星上,这次新奥拓使用的是一款3缸产品。铃木在小排量发动机方面的功力较深,这款发动机使用了全铝的缸盖和缸体,在配气结构上使用了成熟的DOHC结构,控制气门的凸轮轴变成了2根,每个汽缸也用上了4个气门。只是并没有更为先进的VVT、直喷和涡轮增压等技术,所以我给它的定语是:中规中矩。这款发动机标称最大输出71马力和92牛·米,如果从它排量只有0.997升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好数据,比它的最直接竞争对手比亚迪F0要高。
小车轮,里面的刹车盘直径更小
至于我们看不到的底盘方面,新奥拓还是基于铃木经典的“Wagon R”平台,并没有什么创新。前面是标准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面是拖曳臂带一个横向推力杆的非独立式悬挂。这样的底盘好处就是简单耐用,维护成本低廉。如要在这样的底盘上追寻更多的驾驶激情和乐趣,恐怕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看着有点乱,但发动机还算有劲
老奥拓使用的是12英寸的轮圈,这恐怖是国内车型中最小的了。新奥拓在这方面升级了,使用了14英寸的轮圈,从侧面看上去更饱满。轮胎使用了155/65R14的轮胎,胎面只有155毫米左右,这对车辆加速和油耗控制方面有好处,只是从外观上和刹车方面完全没有优势。新奥拓采用前盘后鼓式刹车,我发现前刹车盘并没有完全占满轮圈内部,直径较小,因此对刹车成绩有些担心,后来在场地测试中也证实了这样的推测,100公里/小时到停止,需要44米以上的距离,成绩中等偏下。
城中驾驶轻松 行驶品质有提高
我测试座上也是如此。
驾驶新奥拓行驶在城市中,感觉是轻松的。首先,这款发动机对踏油门的动作反应积极,这和使用的老式拉线式节气门有关。在起步加速时,我多次在不经意间把发动机的转速打到4000转/分钟以上,这时发动机的声音并不难听,感觉也正是“它”发力的时候,这和厂家给的数据,最大扭矩是在2500?3500转/分钟输出有一些不相符。试着把发动机转速拉高到断油,整个过程发动机并没有发出“散架”的声音,这也是铃木发动机的一个优势特点。
在驾车时,我刻意频繁地加挡、减挡。新奥拓的手动变速箱给了我良好的感觉。首先,低挡位很好挂,入挡的阻尼均匀,在这方面老奥拓却是出了名的糟糕。挂4、5换挡的行程也减小了,入挡后挡把也不会摇摇晃晃,惟一感觉不舒服的是在挂4挡后,如果加速和刹车挡把上能明显感觉出抖动。
新奥拓的EPS电子转向助力在低速时有点沉,特别是停车时,感觉这样的小车方向盘应该更轻松一些,好在车身小,停车入位时不需要多次打满圈方向。行驶时方向盘左右转动的阻尼是均匀的,哪怕是从一头转动到另一头,都不会出现特别的变化。方向盘的指向还是比较模糊,并不能细腻地回馈路感。所以丰富的驾驶乐趣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小车更多是用来代步的。
新奥拓的车身和悬挂给人的感觉还是挺不错。压过城市中的坑坑洼洼,车身振动时没有松松垮垮的感觉,悬挂的整体是属于偏软型的,因此滤振性能还不错。由于感觉车身较高,我并没有去快速过弯,偶尔变道,车身会出现侧倾,没有多余的摇摆,稳定性不错。刹车方面,中低速时,只轻踏踏板,就会有明显的减速感,踏板回馈显得比较敏感。
提高车速,大力刹车,会感觉中制动力并非很大,由于轮胎的抓地力有限,ABS系统启动得较早,而且感觉明显。
总结:还是一辆能圆梦的小车
新奥拓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它的优势在于好看的外观和合资企业对于整体质量的控制带来的耐用性。如果我正处于需要一辆代步车来圆自己的汽车梦的时候,我会把新奥拓纳入考虑的名单中,但是最后确定购买车型时,我会感觉很难。
如何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与服务体验,将是零跑从“技术先锋”迈向“主流品牌”的关键跨越。
比亚迪海狮 07 DM - i 这款备受瞩目的全新中大型 SUV 即将在5月8日正式上市,那就让我们一起提前来了解一下这款车的魅力所在。
之前雷总说过,说YU7应该在今年6、7月上市,离现在最近的大规模车展,应该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了,地点在深圳。要知道,华子和迪子的总部都是在深圳哦,如果真选择在这次的车展亮相,那真是纯纯的贴脸开大了,你们觉得咱们军儿干得出这事吗?不管怎么说吧,雷总、化哥,咱上点心吧,真的是“火”烧眉毛了。说到“火”,那咱今儿就聊聊小米YU7,为什么这么“火”,YU7到底有啥昂,非得等着YU7。
五一大家都放假了,就你长城拉着自己老板做直播啊,还给我们魏总放第三排了,你们是真能“坑”自己老板啊!之前高山预售的时候,穆峰总就说,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这回魏总也表态了:我们长城就没有规划增程这个技术,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魏总固执,要知道一台增程器成本也就几千块钱!
当下,电动汽车那可是占据着媒体头条,仿佛大家都觉得,通往更清洁未来的路就只有全面电动化这一条道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全球最畅销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长期领军的丰田汽车公司,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