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横臂悬挂
有什么用?
• 简化版双叉臂悬挂。
• 性能介于麦弗逊和双叉臂之间。
代表车型:
双横臂广泛应用于赛车,正是因为双横臂所显示的优点,完全满足赛车运动对赛车悬挂系统的要求。一是双横臂可以很简单就获得强度很高的结构,并且用料少。二是通过横臂长度、横臂平面角度、上下横臂相互距离以及相对位置以及角度的调整,可以调整出不同的轮胎运动轨迹参数,例如制动时主销后倾角要加大以抑制前俯,转向时外侧车轮的胎面应该尽可能与路面垂直接触等等。最后双横臂系统的避震器受力不大,不需要如麦弗逊一般强劲的塔顶,所以深得根本不存在塔顶的方程式赛车的喜爱,并且很容易实现推杆式避震的设计,当然这对于一般民用车不现实。而缺点方面,唯一最明显的是双横臂需要占据较大的车体空间,因而鲜有出现在紧凑型车型上。加上制造成本相对于麦佛逊为高,使得双横臂悬挂成为一种高级定位,同时运动性能出色的象征。
原理:
同双叉臂式悬挂一样双横臂式悬挂的横向刚度也比较大,一般也采用上下不等长的摇臂设置。而有的双横臂的上下臂不能起到纵向导向作用,还需要另加拉杆导向。双横臂悬架的导向机构通常由两个组成,悬架的比较容易设定,弹簧一般内置在上,或者使用,一般安装在上以吸收振动。
由上下两根不等长V 字形或A字形控制臂以及构成,通常上控制臂短于下控制臂。上控制臂的一端连接着支柱减震器,另一端连接着车身;下控制臂的一端连接着车轮,而另一端则连接着车身。上下控制臂还由一根连接杆相连,这根连杆同时也还与车轮相连接。在整个悬架构造中,通过对多个支点的连接提高了上下控制臂以及整个悬架的整体性。
如果是前轮驱动的车型,那么装配在前轮上的双叉臂悬架在上下控制臂之间除装配有传动机构外,还有转向机构,这使得其结构比不带转向机构的后轮要复杂得多。在转向机构中,转向主销由转向托盘与上下控制臂的连接位置和角度确定,转向轮可绕主销转动,同时也可随下控制臂上下跳动。
扩展阅读:
横臂式悬架是车轮横向平面内摆动的独立悬架,按横臂数量的多少又分为双横臂式和单横臂式悬架。
单横臂式具有结构简单,侧倾中心高,有较强的抗侧倾能力的优点。但随着现代汽车速度的提高,侧倾中心过高会引起车轮跳动时轮距变化大,轮胎磨损加剧,而且在急转弯时左右车轮垂直力转移过大,导致后轮外倾增大,减少了后轮侧偏刚度,从而产生高速甩尾的严重工况。单横臂式独立悬架多应用在后悬架上,但由于不能适应高速行驶的要求,目前应用不多。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按上下横臂是否等长,又分为等长双横臂式和不等长双横臂式两种悬架。
等长双横臂式悬架在车轮上下跳动时,能保持主销倾角不变,但轮距变化大(与单横臂式相类似),造成轮胎磨损严重,现已很少用。
对于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架,只要适当选择、优化上下横臂的长度,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就可以使轮距及前轮定位参数变化均在可接受的限定范围内,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目前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架已广泛应用在轿车的前后悬架上,部分运动型轿车及赛车的后轮也采用这一悬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