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东风日产劲客(参数|询价)(以下简称劲客),或许你会觉得很奇怪,我们已经做过好几次劲客的报道(在2017年的6月30号,我们的编辑于硕曾经针对劲客做过一次详细的评测,详情请见此)。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再介绍一次劲客呢?因为我的台湾省同业,来自Mobile01的两位编辑对劲客也充满了兴趣(对岸还没开始卖),想要看看这台小型SUV有什么能耐。
下面是自我介绍时间:
在进入正文之前,想先和大家说一件事情。或许已经有很多读者曾经到过对岸旅游,或者是曾经听说过对岸的街上都是日系车。没错,台湾地区街上真的是日系车偏多,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只是因为日系厂家比较早去对岸设立合资厂而已,以及日系车比较省心而已。
诚如之前所说,对岸的汽车市场因为规模小,所以汽车市场和媒体的生态和内地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以为对岸市场只认日系车,但这只是经过将近30年的市场机制演进之后的结果。很多欧洲品牌在对岸市场也曾经有过辉煌岁月(大约是80-90年代,经济起飞之时),但是因为质量、后勤的关系,导致在市场中迅速失去占有率。
所以,一般市井小民,大多会选择比较省心的日系车作为交通工具。在内地非常受欢迎的大众品牌,则因为全车系进口,加上维修昂贵,虽然对岸民众普遍认为德国车比日本车高级,但是在销量上还是无法和现地生产的合资品牌相抗衡。不过最近几年,一些低价进口车纷纷在市场中受到注意(例如马自达),进口车卖合资价格,让很多合资车感到压力,目前进口车的占有率已经将近50%。
不过,对于高级车的认知,两岸民众则是同中有异,德系高级车还是大家的首选,只不过在对岸,“A”在声势上还是比不上“双B”。
在目前的对岸市场中,小型SUV非常火热的车型。这可能也跟对岸社会少子化的社会倾向也有关系。而几个日系竞争对手本田、丰田都有了小型SUV产品,分别是HR-V(就是缤智(参数|询价))和C-HR(参数|询价)。日产在对岸的合资商裕隆汽车(没错,就是生产纳智捷的裕隆),也将在今年将劲客导入对岸市场,这也是两位编辑来北京最主要的目的。
日产目前在对岸还有一款小型SUV车型在销售,就是Juke(内地市场为英菲尼迪ESQ),不过太过前卫的设计让Juke的销售情况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我们的试驾车是顶配车型CVT智领版,官方指导价为13.48万元(折合台币大约为64万元左右)。顶配车型有个非常令人满意的地方,就是除了被动安全非常完善,还有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初见劲客的艾咪到底对它有什么看法呢?其实重点还是集中在日产的家族化设计“Vmotion”语言,让劲客在同级别中看起来很有霸气。
至于双色车顶,在对岸市场大概只有C-HR能够选配,而且还需要加价。说到配置,内地市场大概是因为规模大、竞争更激烈,所以合资车的价格普遍都比对岸便宜不少。就算对岸的车价不需要加上购置税,只需要上牌费、燃料税、牌照税和保险费,但整体来说,若相比两岸合资车的车价与配置,内地的用车人是幸福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对岸的车企也喜欢替所有车型取一个吉祥又响亮(现在看可能有点土)的中文名,就像是本田思域(参数|询价)在对岸叫做“喜美”、雅阁(参数|询价)叫做“雅哥”,日产公爵王叫做“胜利”...等等的例子太多了,不过到90年代后期,越来越少有车商替车辆取中文名了(大概是觉得讲英文比较洋气)。
还有就是临时车牌也让对岸的编辑感到有点新奇,因为对岸的媒体试驾车大多为正式牌照。对岸的临时车牌同样也是纸质印刷,不过要贴在车身外,不像内地只需要贴在风挡内。另外,北京的车辆数目比台北多多了,所以北京的限号、摇号的政策也是对岸编辑觉得很有特色的部分。
近日,一组哪吒L的预告图在网络上被曝光。新车将成为继哪吒S及哪吒GT之后第三款山海平台车型,同时也是该平台的首款大五座SUV。
2023年12月8日,一汽奔腾正式公布了新款奔腾B70的官方指导价格。新车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区间12.99-13.79万元.
极越02将于2024年正式发布。新车内部代号为“Venus”,定位为纯电轿跑车。这款车曾以集度ROBO-02为名在2022广州车展上亮相。
12月6日,小鹏发布公告,大众汽车对小鹏投资已经完成根据授权发行新股合共9407.9255万股,认购总额约7.056亿美元。
近日,我们从比亚迪官方获悉,海豹DM-i首次OTA升级将从即日起陆续推出,本次OTA升级将对智能驾驶辅助、SOC精度等10项功能体验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