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响应飞快,高端车型和中低端车型的驾驶性差距逐渐缩小。但想要嘴角上扬,获得真正的驾驶乐趣,关键在于底盘表现。东风本田e:NS1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底盘硬件没什么特别。至于实际表现,还要看调校功底,而这恰恰是本田品牌的强项。
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天生就具备更好的静谧性。然而,没了内燃机的轰鸣,其他噪音和振动往往变得更加突出。为了提升舒适性,工程师为e:NS1选择了质地柔软的马牌UltraContact UC6轮胎。行驶在铺装道路上,轮胎接触感柔和,给人以顺滑、细腻的感受。只有遇到粗糙柏油路面时,颗粒感才会相对清晰地传递到车内。至于悬挂调校,e:NS1刻意保留了一定路感,没有完全屏蔽小幅值的路面激励。
遇到烂路,e:NS1能够有效化解颠簸。高速阻尼适中,减速带处理干脆利索,车身很少出现多余晃动,车轮弹跳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减振器效率较高,车轮完成压缩和拉伸后迅速归位,底盘整体感可以给出不错的分数。反观某些同级竞品,遇到严重破损路面无法迅速化解冲击,上个振动没结束,下个振动就叠加了上去。振动叠加导致车身晃来晃去,就像打乒乓球那样左摇右摆,高级感消失殆尽。
e:NS1对转向响应的拿捏恰到好处,车头指向轻盈,但绝不会显得“贼”。测试车辆采用50%扁平比的舒适型轮胎,注定无法提供性能车那种“热刀切黄油”的爽快感,中心区响应保留了一丝懒惰。然而,当你尝试以很快的手速打方向,这副底盘竟灵动了起来。综合而言,e:NS1在运动性和舒适性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
◆ 刹车测试
本田e:NS1的制动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100-0km/h刹车距离仅需34.78m,峰值加速度则达到了-1.382g。经过连续10组刹车测试,e:NS1没有出现明显热衰减,最后几组成绩依然能够达到37m左右。全力刹车过程中,车身出现了一定俯仰,且俯仰速率偏快——抗点头(anti-dive)的确不是麦弗逊的长项。
◆ 绕桩测试
本田e:NS1长续航版本的整备质量接近1.7吨(测试车型1692kg),再加上前驱架构,难免让人产生“推头”的顾虑。好消息是,位于底盘中央的动力电池平衡了配重,前/后轴载荷比达到了相对理想的56:44。绕桩测试中,e:NS1入弯比较积极,不需要刻意留出提前量。车尾稳定性也能令人满意,滑动幅度克制,滑动过程渐进。
e:NS1上手难度很低,初次接触绕桩的驾驶者也能迅速找到节奏,走出漂亮的线路。平心而论,e:NS1的底盘平衡性和可控性达到了较高水准。但也要承认,e:NS1距离性能车还有着明显差距。假如转向响应再快些,车尾再灵动些,其操控表现将再上一个台阶。
◆ 噪音测试
还记得“隔空喊话”的老Honda吗?进入纯电时代,隔音糟糕的记忆一去不复返。e:NS1有针对性地强化了底盘隔音,碎石敲击轮拱内衬的声音有了些厚重感,不再显得单薄。本以为棱角分明的A主是风噪制造者,然而实际表现令人意外。车速80km/h以内,A柱、B柱和后视镜附近不存在明显风噪。电机噪音适中,但音色略显尖锐,存在轻微的刺耳感。
从实测结果来看,e:NS1的怠速噪音、60km/h行驶噪音、80km/h行驶噪音进入了爱卡推荐值范围,仅120km/h行驶噪音超出推荐值。综合噪音测试数据和主观噪音感受,e:NS1的隔音降噪表现达到了同价位中游水准。
编辑点评:从燃油到纯电,本田成功传承了品牌DNA,让老朋友感到无比熟悉。e:NS1没有标新立异的设计,没有雷霆万钧的动力,却让驾驶乐趣变平易近人,融入到日常驾驶之中。曾经的长板,如今仍是长板。至于短板,e:NS1努力改变着自己,打造了更精致的内饰、更智能的车机、更静谧的车厢。对于注重机械素质的消费者,电动本田或许是更好的本田。放弃偏见,拥抱未来,结果其实并不坏。
精彩内容回顾:
一汽丰田在上海正式发布了全新纯电车型bZ5。新车以13万-16万级的亲民价格、550km续航、L2+级智能驾驶辅助等核心卖点,剑指中端纯电市场。
4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携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和G级越野车全品牌28款星徽座驾,登陆2025(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4.1号馆,面向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和中国市场,给出了何以在当下与未来奔驰的答案。
一汽-大众ID. AURA概念车在上海车展期间迎来全球首秀!新车是大众汽车品牌首款基于中国专属CMP平台和CEA架构打造的纯电紧凑级轿车。还搭载了AI助手、L2级辅助驾驶。
今晚,在“别克MPV之夜”活动上,别克品牌宣布:全新大型新能源MPV——GL8陆尚正式上市。GL8陆尚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24.99万元-28.99万元。随着GL8陆尚到来,别克吹响了全面进军新能源MPV市场的号角。
伴随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至境” 以及别克 “逍遥” 超级融合架构的到来,别克将全面拥抱电动化,聚焦高端新能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