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缺点:
大众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汽车大厂,它已经尝尽了由此带来的甜头,在各大细分市场都收获不小。CC的国产,则是大众从主流大市场向非主流细分市场渗透的一步。
一汽大众不讳言CC是一款个性化产品,面向全新细分市场。但这个细分市场是什么?厂方并没有明确描述。在我看来,CC首先要拉拢一群看重设计、喜欢追求设计一流的产品并视之为高品质生活象征的用户群体,这类群体有艺术家、时尚圈人士、成功的年轻精英等。这类人会为CC的美艳外形买单,认为光是为了这个形象,它比迈腾贵上几万元是完全值得的。
CC面向的另一个人群,我认为是一群忠实的大众粉丝(或德系车粉丝)。在他们看来,CC是有史以来国产后最原汁原味的一款大众车型(之前的高尔夫6、GTI算比较原汁原味,但还有不少细节改动)。在大家普遍觉得大众已经是“汉化车型专家”或者“加长后座专家”时,他们却带来这么一款几乎完全未经改动的车型,从设计到用料、动力到底盘、性能到配置,一汽大众都很刻意地保留CC的欧洲原版风味。我留意到CC发布后,博得了大众/德系车粉丝几乎一致的好评,大众这回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其实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它意味着大众拿到中国的产品水准的提升。
有个问题是试车过程中我跟同行议论很多的:CC的市场到底能有多大?我想,在上面两类群体中,第一类“爱美族”基数不会大,而且消化掉(就是看上CC的都买了CC)之后再增量也不会大,甚至这群人中的一部分已经被之前进口销售的CC“消化”掉了。相比之下,第二类“铁杆大众/德系车粉丝”的群体基数相对会大些,可培育性也更高,这应该是CC主要拉拢的群体。当然,如今市场上水准出色、原汁原味的产品也不是没有,别克新君威就是横在CC面前的一个劲敌,而且新君威的性价比优势更突出。
CC之前已经有进口销售,一汽大众将CC国产化,所费的周章不会少,如果CC投产后不能够上量,一汽大众将它国产化也许赚不到多少钱。但CC除了赚钱,它还背负着大众提升中国市场业绩、上量冲击世界第一的野心,大众要渗透到尽可能多的细分领域,榨取每一分可能的市场潜力,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从全局上实现世界第一。所以CC虽然是“偏门车”,但对于大众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有着值得记入历史的意义。
回到购买本身,我认为“爱美族”可以选择CC 2.0T的两款低配车型,甚至等待2011年上市的1.8T车型;而“铁杆大众/德系车粉丝”则必须选择2.0T顶配,事实上那一款也是最物有所值的CC。
如何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与服务体验,将是零跑从“技术先锋”迈向“主流品牌”的关键跨越。
比亚迪海狮 07 DM - i 这款备受瞩目的全新中大型 SUV 即将在5月8日正式上市,那就让我们一起提前来了解一下这款车的魅力所在。
之前雷总说过,说YU7应该在今年6、7月上市,离现在最近的大规模车展,应该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了,地点在深圳。要知道,华子和迪子的总部都是在深圳哦,如果真选择在这次的车展亮相,那真是纯纯的贴脸开大了,你们觉得咱们军儿干得出这事吗?不管怎么说吧,雷总、化哥,咱上点心吧,真的是“火”烧眉毛了。说到“火”,那咱今儿就聊聊小米YU7,为什么这么“火”,YU7到底有啥昂,非得等着YU7。
五一大家都放假了,就你长城拉着自己老板做直播啊,还给我们魏总放第三排了,你们是真能“坑”自己老板啊!之前高山预售的时候,穆峰总就说,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这回魏总也表态了:我们长城就没有规划增程这个技术,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魏总固执,要知道一台增程器成本也就几千块钱!
当下,电动汽车那可是占据着媒体头条,仿佛大家都觉得,通往更清洁未来的路就只有全面电动化这一条道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全球最畅销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长期领军的丰田汽车公司,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